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

334阅读 | 12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第1页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第2页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第3页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轻狂客 上传于:2024-06-07
《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案 课前准备: 1.通过教材、课外书籍、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 2.全班分为3组,选出组长。 任务:1组:关于读书的名言(11人,每人查找4句) 2组:名人读书经验介绍(11人,每人2条,尽量不要重复) 3组:名人读书故事(13人,每人1则,不能重复) 全班:制作图书卡片 3.教师查阅学生搜集的资料,指导整合后制作成ppt,用于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对读书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 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的辨别能力。 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提高读书水平。 活动流程: 一.积累读书名言:背诵两则 读一本书,就像与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苗卡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7.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 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1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二.分享读书经验:书写同感或体会 1.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2.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3.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仔细读清。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4.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5.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活动。减少与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需要仰视的书。” 6、读书经验漫谈 一、一目十行。这话大家常用,出自《粱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一眼看十行是不可能的,但用来形容读书敏捷,夸张得可以接受。当今科技飞跃发展,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要浏览大量书报,确实需要点“一目十行”的本领。 二、二分群书。清末名家梁启超很会读书。他把每天所要读的书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的、粗读; 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这种主次分明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不浅。 三、利用“三余”。三国时代的有名教育家董遇,常教导他的学生要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四.读书“四到”。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加了“手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好方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五、贵在“五用”。现代伟大作家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这种“眼、口、手、心、脑”五到的提法更全面,成为读书要诀。 七、“七焚七录”。明代大学问家叫张溥,他的读书法奇特,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他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十、十目一行。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 百、百家百遍。韩愈之所以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是从小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读百家之书,还要熟读百遍。 千、日记千言。韩愈自幼苦读,日记千言。每天记千把字,是好办法。” 万、万卷万里。读万卷书可接受先人的间接经验。行万里路可以壮志知情,获得直接经验。 书写你与上述名人相同的读书感受或这些读书经验对你的启示: 三.共勉读书故事: 1.数学家张广厚“吃书”的故事 说的是,一次张广厚从一本国外的数学期刊上,看到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他觉得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很有启发,就将此文搁在书桌上,潜心阅读。这篇文章虽然只有20 多页,他却翻来复去地读了半年多,由于翻动的次数多,书页白色的边角都被手指摩黑了。他的夫人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像吃书一样。” 张广厚的“食化”读书法,是一种可贵的治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他的这种好的品格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磨炼出来的。他幼年靠检煤渣为生,上小学时由于生活负担重,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结果因算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