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不同时代 不同使命”的学习,感受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所肩负的不同使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根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确立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使命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使命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根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确立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使命
教学方法
①教法:运用事例说明观点。
②学法:学生搜集代表人物的事迹或故事。
课前准备
课件、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走进生活】
情境一:俆本禹的故事
在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有一所“岩洞小学”。2002年暑期,一个大四学生从千里之外的武汉来到这里搞社会调查,他走进了岩洞……
他的名字叫徐本禹,当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
当年,徐本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研究生,同时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但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猫场镇狗吊岩村孩子们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现,他决定要到“岩洞小学”当一名教师。
当他把这个决定通过电话告诉父亲时,电话的那一端,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学院领导时,大家沉默了,都不敢正视他的眼睛。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反复讨论,作出了一个决定:支持并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生:他是个很伟大的人,暂时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去贫困地区教书。
……
师:他把他的理想留给了贫困地区,为那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也是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
【明确观点】
师:什么是使命呢?
生:使命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社会共同理想中而形成的神圣责任感,是个人对社会共同理想的自觉认同和担当。
师:一般情况下,使命体现了什么?
生:使命通常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国家和民族对个人的希望,同时也体现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奉献。
师:可见,理想与使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学习
【深入体验】
情境二:超越时空的采访
记者在前往“天堂”的途中,碰到了我们熟悉的三个人,他们分别是林则徐、孙中山、王进喜。记者便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有如下对话。
记者:请问林大人,您的使命是什么?
林:禁烟……
记者:请问孙逸博士,您的使命是什么?
孙:民族、民权、民生,救中国……
记者:请问“铁人”,您的使命是什么?
王:摔掉“贫油国”的帽子……
师:从上面记者的采访,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使命。
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根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确立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并对个人提出相应的使命要求。
【学会运用】
情境三:焦裕禄的“梦”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苦难的景象呵!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
……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
师: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当年兰考县的经济状况。
生:贫穷落后。
师:焦裕禄有什么样的梦呢?
生: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人民安居乐业。
师:新中国成立后,为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许多“焦裕禄”都把谋求国家强盛当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热潮。
结论总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根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确立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并对个人提出相应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