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孔明借箭.doc

207阅读 | 8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孔明借箭.doc第1页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孔明借箭.doc第2页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孔明借箭.doc第3页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孔明借箭.doc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记忆 上传于:2024-06-25
孔明借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 )要( )三天赶造( )。( )向( )借船,然后用草船向( )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雷—擂内—呐属—嘱日—曰     愉—瑜昨—诈吾—语勿—匆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自己练习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     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