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doc

127阅读 | 4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doc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doc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doc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doc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doc第5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深拥意中人 上传于:2024-06-07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语文要素】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语文要素】 4.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重难点) 一、交流平台:学习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回顾下面的这些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再找一些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和结尾列出来,和同学一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围绕“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开头和结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强调了主题,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悲痛的心情。) 《藏戏》的开头: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运用了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加强了语气、语势,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表达了作者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 《草原》的开头: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一种简洁明了的感觉。) (4)《匆匆》的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同时,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5)《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通过景物描写映衬人物心理,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2.总结拓展 (1)开头:①开门见山式;②情景导入式;③欲扬先抑式;④波澜起伏式 (2)结尾:①画龙点睛法;②抒情议论法;③含蓄暗示法;④首尾呼应法 3.在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你喜欢哪篇课文的开头或哪篇课文的结尾呢?试着和大家分享一下,说一说这些开头或结尾的特点、作用。 4.你以前写过的最满意的开头或结尾是什么样的?试着读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他同学可以想想好在哪里,也可以提一提你的看法和建议。 (1)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在小组里,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或是有待改善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同学听听。 (2)交流:谁的开头和结尾写得好?好在哪里?你还可以提出哪些建议? (3)修改自己的开头或结尾。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古诗中事物代表的品格和志向 1.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想想诗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或志向,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预设1: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预设2: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高洁情操。 预设3: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尚品格。 教师点拨:这几句诗和我们本单元所学的《马诗》《石灰吟》一样,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作者通过所咏之物自喻,借事物的形态特征抒写自己的情怀。 在这类咏物诗中,诗人将物与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作者寄情于物,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2.创设情境,将诗人表达的心境和情怀运用到生活之中。 (1)教师出示一些事物的图片,如松树、蝉、蜜蜂等,请学生说说能想到的诗句。 (2)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诗句,组织学生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品格和志向? 3.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运用诗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美好情感。 (1)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我们赞美的人? (2)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诗句来赞美他们? 预设: 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农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重难点) 2.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一、词句段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1.自读教材中的三个句子,说说自己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情节和内容。试着和同桌交流交流。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经受了残酷折磨后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亲人深沉的爱的父亲的形象。) (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令人憎恨、无比残忍的日本军官的形象,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了敌人的凶残,更加衬托出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勇敢、坚强。)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憨厚、老实、精神、健壮的祥子。) 教师总结:这些外貌和神态描写如果删去便无法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生动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能够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起到烘托作用。 二、日积月累:背诵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