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三年级第六册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凤阳花鼓》是一首4/4拍的安徽民歌,情绪欢快活泼。前四小节优美抒情,后面衬词部分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特色。为了增强花鼓的韵味,歌曲编者还特意在单旋律上加入了节奏感十足的花鼓声来伴奏,使歌曲在演唱上更为生动。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传于明清时期,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誉,并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小学音乐歌唱学习,已经具备了较为科学的发声意识以及初步的识谱能力,在演唱歌曲上对音色、音准、节奏、音高、节拍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及把握。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教材歌曲在三年级就从轮唱逐渐过渡到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这样的歌曲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在合唱中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和声听觉意识和和谐声部感的演唱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用弹性轻巧的歌声演唱《凤阳花鼓》,感受凤阳人民热爱家乡、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