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概括段意与梳理故事情节
一、归纳段意:
概括段落内容要点的方法,应该是根据段落内部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一般情况是:
有的段落有点明段意的中心句,那就只要把中心句摘出来就行了。
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那就要仔细体会各句的含义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抓住贯穿全段文章的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概括的方法有:
①摘要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可以采用摘要法,即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② 联合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答题公式】
概括法:
①(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何人(组织或单位)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就着重概括哪个要素。)
②(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人物……特征。
③(抒情的段落)抒发了……的感情。
梳理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记叙性文本的关键,是欣赏其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
1、怎样分析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住场面;(2)寻找线索;(3)理清文章的结构。
分析故事情节要注意的两点:(1)情节的发展变化的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2)分析情节不是鉴赏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
文章情节的作用有:(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文章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安排的方式:
模式: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与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4、情节与人物、主题的关系:
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章所体现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要表达的主题。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实题演练:
(一)趴下
①美国大西洋赌城的一个周末,一位老太太玩老虎机赢了一桶25美分的硬币。她决定先把这桶硬币放到酒店房间里,然后再下来和丈夫一起吃晚餐。
②老太太捧着那桶硬币走到电梯前。她正要跨进电梯,却发现里面早已有人——两个黑人!
③其中一个身材魁梧,高大得有些吓人。老太太惊呆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黑人要打劫我。但转而又想:不要心存偏见,这两个黑人看起来都颇有绅士风度。可她思想中的种族观念根深蒂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让她不知道是否该走进电梯。
④太太呆呆地站在那里,犹豫不定地望着那两个黑人,既紧张又害怕,内心还有一种羞耻感。她想:但愿他们不要看懂我的心思。可她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她犹豫迟疑的样子如此明显,任何人都能看穿她的想法。
⑤老太太的脸开始变红。她知道自己不能老是站在那儿不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她终于迈腿踏进了电梯。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1秒钟,2秒钟,3秒钟……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她内心的恐惧也在一点一点地堆积。
⑥电梯依然原地不动。“上帝呀!”老太太心想,“我已被他们困在了电梯里,他们是不是就要动手了?”她心跳加速,所有毛孔开始冒冷汗。就在这时,她听到一个黑人说:“Hit the floor!”(趴到地上)。本能告诉她:千万不要反抗,照他们说的去做。老太太慌慌张张地放开小桶,双手按地趴下。那桶硬币“哗啦啦”地掉在地上,到处乱滚。
⑦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电梯里一片静寂。几秒钟后,老太太听到一个黑人非常礼貌地说:“夫人,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你住哪一层,我们很高兴帮你按一下按钮。”她抬起头,疑惑地看着那两个高大的黑人。他们伸出手,将她搀扶起来。老太太有些不解,惊魂未定,两条腿也不听使唤。这时,那位黑人解释说:“当我和朋友说‘Hit the floor’时,我是要朋友按我们要去的楼层按钮,而不是让您趴到地上,夫人!”(英语中“Hit the floor”有两个含义:趴到地上;按电梯的楼层按钮。)
⑧两位黑人互相对了一下眼神,极力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来。老太太感到无地自容。她想:我的老天,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
⑨三个人一起动手,将滚落一地的硬币一一捡起,放回老太太的小桶里。电梯到了老太太所在的楼层后,两个黑人坚持要把她送到房间门口,礼貌地道晚安,转身离去。就在老太太走进房间的时候,她听到两个人在楼道里大声笑了起来。
⑩第二天一早,一束鲜花送到了老太太的房间——12朵娇艳的玫瑰,每一朵玫瑰花上都挂着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随鲜花送来的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两位黑人的名字。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
第⑧段“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中的“错误”指什么?她为何会犯错?(3分)
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两位黑人给老太太送花送钱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5.读完本文,你从老太太和两位黑人身上各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二)洞茶
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 ‘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⑤从此,我与 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EQ \o\ac(○,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EQ \o\ac(○,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EQ \o\ac(○,13)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EQ \o\ac(○,14)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EQ \o\ac(○,15)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EQ \o\ac(○,16)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啊,好茶!
1.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
① →② →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 →④
2.品读第(15)段划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4分)
答:
课后练习:
(一)白纸的传奇
⑴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父亲做了一个军官的秘书。
⑵那时的上海,是谋职者心中的金矿宝山。父亲能在那里得到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可是,据说,父亲离家两年没有许多款项汇回来,使祖父和祖母都非常失望。
⑶大约在我出生后一年,父亲于战乱之际仓皇回家,手里提着一只箱子。那时,手提箱不似今日精巧,尺寸近似十九英寸电视机屏幕,厚度相当于一块砖头。这只箱子是他仅有的“宦囊”。
⑷箱子虽小,却让人觉着沉重。乡人议论纷纷,认为这只随身携带的箱子里一定有金条,甚或是珠宝。因为上海可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啊,伸手往黄浦江里捞一下,抓上来的不是鱼,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⑸可是,我家的经济形势并没有改善,依然一年比一年“紧张”,遣走使女,卖掉骡子,把靠近街面的房子租给人家做生意。乡人驻足引颈看不到精彩的场面,也就渐渐地把那只手提箱忘记了。
(6)我初小毕业,升入高小。美术老师教我们画水彩,我得在既有的文具之外增添一些画图纸。这时,父亲从床底下把那只箱子拿出来。箱子细致润泽,显然是上等的牛皮。
⑺他把箱子打开。
⑻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
⑼父亲从箱子里拿出的纸既不是粗糙的毛边纸,也不是光滑的新闻纸,那些纸是另一番模样:颜色像雪,质地像瓷,用手抚摸的感觉像皮,用手提着一张纸在空气中抖动,声音像铜。这怎会是纸?我们几曾见过这样的纸!那时,以我的生活经验,我的幻想,我的希冀,突然看见这一箱白纸,心中的狂喜一定超过了一箱银元!
⑽想不到当年父亲从兵荒马乱中的上海带回的却是一箱白纸!
⑾当年仓皇逃回时,父亲的那些同事们有的携带了经手的公款,有的私吞了搜刮的黄金,有的拿走了没收的鸦片,有的暗藏了银行的存折。父亲什么也没有带,除了那些纸——没有人跟他抢的纸,压根儿就没有人想要带的那些纸!
⑿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异常爱纸,更何况是这些在家乡难得一见的纸。他一定是想到,孩子长大了也会爱纸,需要纸,各种纸会伴着孩子们成长。这样的好纸定会让孩子们开怀大笑呢!
⒀在一个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里,父亲并不是深得长辈宠爱的那一个,自然母亲也对父亲没有特别的希望。母亲当时打开箱子,看了,抚摸了,对父亲轻轻地说:“这样清清白白,很好。”他们锁上了箱子,放在卧床底下,谁也没有再提。
⒁倏忽七年。
⒂七年后,父亲看到了他预期的效果,在我快进入高小时,我得到那一箱纸!我顿时快乐得像个王子。由于纸好,画出来的作业分外生色,老师给的分数也高。
⒃高小只有两年。两年后应该去读中学,可是那时读中学是城里有钱人的事,父亲不能负担那一笔花费。他开始为我的前途忧愁,不知道我将来能做什么。但是,他不能没有幻想,他看我的图画,喃喃自语:“这孩子也许能当个画家。”我用那白纸折成飞机,我的飞机飞得远。父亲说:“他将来也许能做个工程师。”我喜欢看报,我用白纸依样画葫芦自己“做”了一份报纸,这又触发了他的幻想:“这孩子将来也许能编报。”有一次我带了我的纸到学校去炫耀,一张一张地送给同学,引起一片欢声。父亲大惊:“难道他将来能做慈善?”
⒄父亲也知道幻想终归是幻想,他用一声叹息来结束。这时母亲会轻轻地说:“不管他做什么,能清清白白就好。”
⒅清清白白就好,我听见过好多次。
⒆现在,我母亲逝世五十年了,父亲逝世也将十六年了,而我在自己生命的长河里留下了几
百万字的作品。这几百万字可以简约成一句话:“清白是生命中不可忍受之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纵观全文,请概括白纸的“传奇”故事。
“七年后,父亲看到了他预期的效果。”父亲当时的预期是什么?(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联系上下文,赏析第(9)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19)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二)卖石头的少年
(1)来这里之前,就有朋友警告过我们,加德满都的乞丐和小贩都很会缠人,比起印度的虽然逊色,但对我们这些从台湾去的观光客来说,已经很够我们吃不消的了。
(2)他们一点也没说错,阵势果然惊人。不管到哪一个风景区,乞丐和小贩都是一拥而上,要从他们之中脱身实在不容易。眼前美景根本没有办法看,开始的时候还可以边战边走,到最后受不了的时候真的只有拔足狂奔的份儿了。
(3)那个少年就是在那种时刻里出现的,所以,一开始,我根本不要理他。那天我们一早就上山,要观看一种在别的宗教中已渐渐消失的祭典。
(4)从停车的地方到祭祀的庙宇有一长段路,一下车,小贩就围上来了。这已经是到加德满都的第二天了,同样的经验已发生过很多次,所以,同行的导游和朋友都互相告诫:
(5)“千万别停下来买东西,赶快走。”
(6)在我埋头疾走的时候,那个少年一直跟在我身旁,手里拿着两块红色的小圆石头要卖给我,一路上,从四十卢比已经降到二十卢比一个了。他个子不高,瘦瘦长长的,一脸羞怯的笑容,声音也比旁人来得尖细,还带着点童音。也许就是那童音触动了我,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抬头向他笑了一下,摇摇头说我现在不能买:
(7)“也许等一下回来再跟你买吧。”
(8)我是想这样把他打发走的,可是,他有点失望地对我说:
(9)“不行啊,等一下我就要去上学了。”
(10)是真的吗?眼前的这个孩子竟然是个半工半读的可爱少年吗?
(11)他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