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学习 促进主动发展
——从《是谁嗯嗯在我头上》透视幼儿园绘本教学的策略
【摘要】“绘本”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图画书,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本文以中班绘本阅读活动《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为例,分析了当前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病,阐述了幼儿园绘本阅读的价值分析,提出了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促进师幼积极有效的互动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 幼儿 绘本阅读 策略
绘本,顾名思义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幼儿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绘本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 ,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绘本阅读”悄悄地进入了我们视线,给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 也赋予了语言活动全新的面貌。
但目前不少幼儿园在进行绘本阅读活动时,仅仅停留在把绘本作为简单的看图说话或故事内容进行教学,缺乏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课程架构,绘本阅读中的师幼互动在角色定位、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反映出了目前绘本阅读中的一些弊端。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几次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以下就中班绘本阅读《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为例,就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光看书名就让人又好奇又好笑,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居然用“嗯嗯”──也就是便便来当主角,可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被成人世界隐讳的话题,经过作者妙趣横生的精心编译之后,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从科学的角度别具一格地呈现了在大家眼前。本书让幼儿学会以科学的眼光来坦然面对本来就光明正大的生理问题,对生性快乐的儿童来说,这本书不但有趣,还具有“爆笑”的效果。为此,我们选择了该内容进行了研讨。
初次尝试的活动,我们的青年教师是这样组织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在与小鼹鼠一起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
2.乐意学说绘本中的对话,感受故事的情趣,体验集体阅读和想象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1.阅读封面,引起阅读兴趣。
2.分段欣赏PPT,理解故事。
2.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来学学小鼹鼠的话和样子吗?小鼹鼠问了哪些动物?它是怎么问鸽子的?你能学一学吗?鸽子是怎么回答的?鸽子的嗯嗯是怎样的?
2.2同上,对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猪先生的嗯嗯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模仿小鼹鼠的动作,学习绘本中的对话。
2.3你觉得嗯嗯会是谁的?
2.4小鼹鼠找到大狗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3.完整欣赏绘本,引导幼儿学说绘本中的对话。
活动中,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幼儿,不时引发出他们会心地笑声。但是,整个活动老师显得非常地忙碌,一会儿忙着播放PPT,一会儿指导幼儿学说对话和动作,而幼儿的注意力完全被故事的情节吸引着,对老师要求的对话的学说和动作表现显得非常地被动和茫然。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样的绘本教学,实际上是将绘本当作看图讲述的内容进行集体阅读教学。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在走,教师多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没有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幼儿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和落实,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显得较为严重。在提问的设计上,琐碎的提问过分地突出了对语言发展目标的要求,而弱化了绘本本身的趣味性。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问题意识的丧失。同时,老师准备了精美的幼儿阅读小绘本,而利用率却极低,幼儿的阅读习惯在活动中也没有得到重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与调整。
反思调整后的活动,我们是这样组织的:
活动目标:
1.能有意识地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尝试讲述自己理解的阅读信息,感受故事的情趣,体验集体阅读和想象带来的乐趣。
2.在看看、说说,与小鼹鼠一起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
3.通过自主阅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3—8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如果能养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就能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因此,必须把它做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要求而纳入到活动的目标中。)
活动过程:
1.提出疑问,引起阅读兴趣。
今天我带来了一本好看的书,书的名字特别有趣,叫作《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你们知道嗯嗯是什么吗?那小鼹鼠的头上怎么会有嗯嗯呢?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开头,提出疑问:究竟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秘密就藏在这本书里。幼儿自由阅读并进行猜测。
(活动采用直接告知课题,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嗯嗯,再置疑“究竟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呢?”,并暗示“秘密就藏在这本书里”来激发幼儿为探究答案而对绘本产生兴趣,尝试学习自主阅读。让幼儿有目的地在自主看看说说的过程中自然了解书本的大致情节,既改变了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也可让老师了解幼儿的阅读能力,较好地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问题。这样,幼儿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
2.阅读绘本,理解故事
2.1寻找肇事者
——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请幼儿自由发表阅读后的意见)到底是谁呀?我们再一起来仔细地看图书。
——小鼹鼠首先找到了谁?(鸽子)在第几页?请大家翻到第几页,是鸽子的嗯嗯么?为什么不是?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自主表述,教师用故事语言讲述。
——同上,对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猪先生的嗯嗯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模仿小鼹鼠的动作,学习绘本中的对话。
(老师淡化了对话学说和动作表现的要求,把重点放在情节的理解和想象上。有了前面自主阅读的铺垫,幼儿想说敢说的欲望明显增强,师生之间呈现了良好的互动局面。在寻找肇事者的环节中,老师的设计比较科学,如让幼儿一边观察一边猜测:是不是鸽子的嗯嗯吗?为什么不是?在观察中进行比较、猜测,这非常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不仅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地表达的愿望,也为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良机。同时,在师生共读中,老师要求幼儿手不离本,有序地翻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2找到肇事者
——这可怎么办?到现在还没找出来。小鼹鼠找了两个救兵,是谁呀?为什么要找他们?
——小鼹鼠找到大狗后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小鼹鼠到底对大狗做了什么?(请幼儿看图书)你从哪里看出?哦!原来大狗头上的这个就是小鼹鼠的嗯嗯。
——小鼹鼠为什么呲溜一下赶紧钻回地下?是这样么?听了录音你就知道了。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老师采用了多元化的互动提问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质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学习从细节中捕捉信息,解读绘本,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去表达。这一环节中,老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和幼儿一起探索,对幼儿的表达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使幼儿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持续保持积极的阅读状态。)
3.完整欣赏,师幼共读。
3.1师幼一起一边听录音故事一边阅读绘本。
3.2小鼹鼠为什么着急地钻回地下?你喜欢这只小鼹鼠么?为什么?
4.小结
4.1动物们的嗯嗯都一样么?为什么会不一样?
小结:请小朋友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你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4.2动物们有随地大小便的习惯,你们有大小便了要怎么做?
本活动的亮点是整个教学环节采用了让幼儿在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猜测,这样的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幼儿阅读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有效地培养了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始终起着支架的作用,让幼儿自己在支架的支撑下添加新的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
活动引发的思考:
朱静怡老师说过,绘本阅读的精髓是: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以跟进式的学习为主,对话式的学习为辅;以生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为辅,手不离本——幼儿亲手与书的接触;眼不离图——用图引出文字,文字补充图意;不主张识字,但不否定对文字的兴趣。基于我们的绘本阅读活动的实践,我们认为,组织成功的绘本教学活动的策略包括:
1、运用元认知思维方法,注重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包括诸如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等思维方法。在阅读中运用元认知思维方法对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但是幼儿的元认知思维方法很难自发形成,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如:当给幼儿阅读一个新故事时,事先不告诉幼儿故事的结尾,而让幼儿大胆地预测故事的结果;在讨论阅读重点时,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故事发生的顺序是怎样的?故事中哪些地方重复出现过几次?等等;对于幼儿已经熟悉的故事我们读一半请幼儿接下去读,或者故意把故事的顺序搞乱,让幼儿纠正错误;把故事中频繁出现的文字贴在墙上,让幼儿想想这些文字在书上的什么地方出现过;逐步通过部分文字的阅读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可以避免在早期阅读中强化识字而导致的思维呆滞、想象力缺乏的弊端,而是把阅读也当成一种探索活动。此外还可以在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