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与同学合作读好文中的对话。(1—6自然段,9--16自然段)
在阅读中体会课文中表达的“中华不振”,感受落后就挨打的道理。
3、联系全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表达“中华不振”,感受落后就挨打的道理。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能继续学习25课,齐读课题。(课前写第一课时的板书设计)
2、这是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为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
(预测:1、生---“中华不振”。2、答不出来 )
随机理解“中华不振”
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谁说“中华不振”? 周恩来理解吗?
二、引生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体会周恩来不解“中华不振”。(1—6自然段)
1、生自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体会伯父的心情。
2、男女分解色度对话。齐读第6自然段。
3、周恩来和伯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从哪感受到的?
(紧扣“打破沙锅问到底”和第6自然段体会周恩来好问,爱动脑。紧抓伯父说的话,体会伯父当时心情。)
过渡:是的,因为不理解,所以周恩来背着伯父和同学闯进了外国租界地,他亲眼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7—8自然段,把周恩来所看到的画一画,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三、深入7---8自然段,感悟中华不振,理解周恩来立志原因。
1、学生默读找句子。
2、汇报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或同桌交流 。
(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哪句就品析哪句)
重点品析:
A、这一带果真和别处不大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接到两帮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抓“大不相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感悟中华不振。)
小结:在中国的土地上,有那么一片繁华的地方,但却不是我们中国的,而是外国人的租界地。租界地以外的中国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指名)
是呀,一百年前的中国多落后呀!中华不振呀!
B、只见人群中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抓“衣衫褴褛、哭诉-----得意扬扬” 感悟中华不振。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小结:因为中华落后,百姓生活潦倒,处处受欺辱,就连中国巡警也丧失了基本的良心。这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呀!
C、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他训斥了一顿。(抓:不但不解。。。。。反而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感受中华不振。)
小结:看到这不公平场面,你心情如何?(预测:气愤,愤怒)
把这样的心情用声音读出来吧。
(3)学生感情读句子。给予评价。
3、围观的中国人心情怎样?生读句子,感悟中华不振。
4、课件出示句子,对比写法,进一步体会中国人的无奈和懦弱,感悟中华不振。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2)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对比写法,感悟写法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人的无奈和懦弱,感悟中华不振。)
假如你当时在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指名)
过渡:因为中华不振,才有不公正一幕,像这样不公正事在租界地经常发生,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请听:
补充课外资料,深入感悟中华不振。
资料:(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典型历史资料(课件)
(二)出示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定的丧权辱国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