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和感悟、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些都为学习本篇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他们没有切身的经历和情感的储备,难以通过语言文字表面来悟出背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远大志向。
2.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远大志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