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心路历程。
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收集资料,朗读、理解资料的能力。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收集资料,朗读、理解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
配套课件、张杰的《少年中国说》歌曲、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
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张杰的《少年中国说》歌曲营造课堂氛围。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谁来读课题?(评价:吐字很清晰)
谁再来读?(评价:既清晰又洪亮)
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立下的志向,也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让我们学着少年周恩来的样子,清晰而坚定地再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看着表格的提示,谁能说说这篇文章讲了哪三件事?
(三)精读感悟
1.上节课,同学们读完文章产生了许多疑问,老师收集了大家的共性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里,你最想探究哪一个?(预设:周恩来为什么会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板书:中华不振)
2.自学:找出文中出现了几次“中华不振”,读一读相关语句,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中华不振”,在相关语句旁作批注。
互学: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听一听小组成员的想法。
3.小组派代表汇报
预设1: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从中国人的土地被外国人占据、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无处说理等看出中华不振)
出示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被外国人占据”的土地在当时叫租界,上海某租界的一个公园外挂出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同学们,看着这个牌子,你有什么感受?
少年周恩来此时还未亲眼目睹这些,他能明白伯父说的这些话吗?在他疑惑不解时,伯父是怎样回答他的?(中华不振哪!)
你认为伯父是以怎样的心情说出这句话的?(无奈、愤怒、沉重……)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预设2: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繁华、热闹都是外国人的,中国百姓的生活贫苦、萧条,从中感受到中华不振。)
出示繁华的法租界和贫苦中国百姓的对比图片。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鲜明的对比,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预设3: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轧死,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从中国巡警巴结外国人,欺负自己的同胞看出中华不振)
那个可怜的女人可能刚失去了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正心如刀绞,可谁知……
那个不幸的女人也许刚失去自己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可谁知……
说不定死去的是女人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她泪如雨下,可谁知……
同学们,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
围观的中国人又是怎样做的呢?从“紧握着拳头”你感受到了什么?“谁又敢怎么样呢?”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敢怒而不敢言呢?(中华不振)
因为中华不振,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没处说理;因为中华不振,繁华、热闹都被外国人享受;因为中华不振,中国人就要遭受外国人的欺辱而敢怒不敢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为何不振吗?(请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