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1.2.2《 红烛》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134阅读 | 5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1.2.2《 红烛》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第1页
1.2.2《 红烛》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第2页
1.2.2《 红烛》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第3页
1.2.2《 红烛》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第4页
1.2.2《 红烛》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第5页
1.2.2《 红烛》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酝酿 上传于:2024-06-28
1.2.1《红烛》 教学设计  《红烛》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红烛》是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闻一多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红烛》则是最能体现他艺术风格的诗作。学习《红烛》重点是要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了解反讽手法以及《红烛》所体现出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轻重、情感。 2.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3.通过散文化语言描述画面,展现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审美鉴赏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