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倡导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要求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运用中提升素养依据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及加强时代性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及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进行本次教学设计本次教学设计的课文是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的第七单元第十六课赤壁赋本课文文辞优美体现了写景抒情说理的完美融合因课文内容丰富本教学设计预设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完成作者境遇背景赋的文体相关知识介绍引导学生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翻译全文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将通过诵读及重点段落的朗读加深对全文的理解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文章中情景理的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和思想魅力品味语言之美本课文所属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任务群以依据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将运用小组合作法问答法诵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其创新点在于在反复诵读中学习作者情景理交融的写法及情感的变化体会苏东坡乐观豁达的心态教材分析赤壁赋是部编版高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课第七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来看这一任务群的主要学习目标与内容是精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能根据不同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从单元任务要求来看本单元散文名篇都展现了语言优美体现景物之美具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引发读者对于自然人生社会多方面思考本单元的单元核心任务为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以及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从课文来看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所作作者在游览时触景生情借赤壁一题抒发自己被贬谪后的苦闷与对人生宇宙的苦闷本文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运用自如文章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十分清晰学习本篇课文不仅能够引导学生领会情与景的关系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还能体会到苏东坡从庄子哲学中寻找人生之路所表现出的洒脱豪迈气度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等写景抒情的经典古文但苏轼赤壁赋所抒发的情比较复杂先是淡淡的喜而悲然后由悲转向豁达超脱的喜一波三折不断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其原因有一些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引导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文章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了解主客问答赋体的手法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文章激发想象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难点学习主客问答赋体的传统手法领会情景理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问答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苏轼定风波视频播放完毕同学们定风波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有关苏轼的词相信大家都能背诵出来这首词叙述了苏轼与友人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本应狼狈躲雨苏轼却泰然处之缓步而行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与赤壁赋所作时期相同定风波也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期所作那么在赤壁赋中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苏轼的这篇文章去寻找答案吧二整体感知读中悟情活动一诵读文段体悟情感变化展示第一二三四段原文注意节奏和声韵有感情朗读第一二三四段读出作者情感小组讨论诵读文段的要求并说明理由明确第一段的情感基调是悠扬和谐的读的时候节奏要舒缓读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味道节奏应当放慢第一段的结尾句冯虚御风羽化登仙可以读得轻快一些第二段要读出由乐到悲的情感变化让人感受到歌声之乐和箫声之悲的鲜明对比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一句中美人指的就是皇帝皇帝在天一方离自己很远对于渴望建功立业的古代文人来说这是莫大的痛苦这个句子是由乐到悲的感情过渡读的时候可以带点苍凉抑郁的味道结尾的三个字一字一顿让人们感受到其中隐含的苦楚第三段中要读出起伏如而今安在哉读的时候要陡转一下课文先写曹操兵力的强大和他自身的英雄形象写得非常有声势但这种声势和气派都是为这一句服务的作者要表达的就是曹操这样的英雄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销声匿迹第四段要读出苏轼得旷达与超脱因为里面有苏轼深刻的人生感悟如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客之悲在于知不可乎骤得求不得才觉得痛苦倘不强求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用平和坦然的语气来读活动二教师提问通过诵读同学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明确情感变化游之乐生之悲喜而笑设计意图学生先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感知作者的情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进一步领会到朗读文中不同句子所使用的语气是不同的通过对朗读中语速轻重读语调停顿等的要求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变化三以读促悟读中探疑同学们面对无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人生的确是短暂的人的确是渺小的苏东坡是怎么面对的呢重点朗读第四段并思考这一问题明确作者从身边的水和月感悟到事物以及人的变和不变的相对性从变的角度说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万事万物并不永恒事物时刻在变化即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他否定了客从不变的角度看长江之无穷的观点从不变的角度看水未尝往月卒莫消长万事万物都是无穷无尽不会断绝仍然永恒的即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强调了我与物同也是无尽的否定了客从变化的角度看吾生之须臾的观点作者的月夜之游同学们思考一下怎么理解主与客的对答真的有这样的主客问答吗明确主客对答是赋这种文体的特点苏东坡的知与客的知在文中交锋苏东坡的知正是客的不知这主客交锋正是作者内心苦恼矛盾交织的独白重叠了两个灵魂内心的主终于说服了内心的客乐观向上积极的一面压倒了消极的一面主表达作者顺其自然自我超脱的心情客表达作者政治失意悲观苦闷的心情小组讨论苏轼的议论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该怎样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明确原文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体现苏轼的态度苏轼把世界的永久性与变化性辩证统一起来认识把人的生与死看作是人生的不同阶段因此物与我皆无尽也由此可见苏轼的豁达超然人生态度人生在很多时候都会遇到挫折许多人的人生观从此变得悲观消极甚至颓废起来越是困难越要坚强更加热爱生命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人生同时大自然能抚慰心灵开阔胸襟陶冶情操启迪人智慧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走进大自然中聆听自然的声音会收获更多的内心的平静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个人经验去理解作者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四对比阅读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小组合作探究找找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上的表达有何异同明确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倾笔于周瑜赞扬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表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作者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赤壁赋中苏轼思想感情发展过程一波三折由喜转悲再而喜开怀畅饮也体现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设计意图两首都是苏轼在游赤壁写下的作品引导学生在两个作品中寻找情感表达的不同感受作者在相同主题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增强学生分析比较文本的能力五结束语同学们苏轼虽被贬黄州但依然保持着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身处政治的漩涡被贬谪到蛮荒之地不怨不叹始终保持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当我们人生不如意时应当像苏轼一样可以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欣赏美景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品一品苏东坡先生的词读一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从苏轼的人生经历中寻找精神慰藉获得向前的动力与勇气六作业布置背诵全文如果你是被贬谪的苏东坡请依据赤壁赋中描述其情感变化的内容用第一人称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游览赤壁的文章七板书设计点评本篇教学设计采用多媒体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解读的过程中教师立足于朗读指导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丰富变化以读促悟读中解疑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将世界的永久性与变化性辩证统一看待的态度进一步体会作者开阔的胸襟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后进行对比阅读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