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 能了解寒食节和中秋节的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寒食》和《十五夜望月》两首古诗,会写“侯、栖、鸦”3个字。
3.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寒食》和《十五夜望月》两首古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2.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 联系单元主题,回顾前两篇课文所学。
2. 聚焦民风民俗,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一)学习《寒食》一诗
1.理解诗题,介绍寒食节由来。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听教师范读《寒食》一诗,注意“斜”的读音。
3.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1)对照注释重点理解“春城”“御柳”“汉宫”“传蜡烛”“五侯”等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4.展开想象,描绘画面,体会情感。
(1)借助古诗中的关键景物,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2)分享想象中的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1.活用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3.借助资料,体会诗情。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
1.理解诗题,拓展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听教师范读《十五夜望月》一诗,注意“栖”的读音。
3.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1)对照注释重点理解“中庭”“地白”等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4.展开想象,描绘画面,体会情感。
(1)借助古诗中的关键景物,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2)分享想象中的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结合相关资料,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5.反复诵读,练习背诵。
重点指导“侯”“栖”“鸦”三个字的书写。
三、拓展积累归类梳理
1. 分享有关“思念”的古诗。
2.归类梳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
四、对比总结
1.对比朗读两首古诗,深入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2.回顾佳节风俗主题,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积累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
3.展开想象,为《十五夜望月》配画。(选做)
教学目标:
1.能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七夕节的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迢迢牵牛星》,会写“章、泣、盈、脉”4个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迢迢牵牛星》,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2.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回顾已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学习方法。
(1)活用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3)借助资料,体会诗情。
2.聚焦单元主题,走进《迢迢牵牛星》。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理解诗题,介绍“牛郎织女”这个民间传说。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听《迢迢牵牛星》一诗的范读,注意“擢” “札”“间”“脉”等字的读音。
3.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1)对照注释重点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4.展开想象,描绘画面,体会情感。
(1)借助古诗中的关键景物,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2)分享想象中的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三、走进佳节丰富拓展
1. 结合资料说一说你了解的七夕节。
2. 回忆学过的有关佳节和风俗的古诗。
3. 整理相关古诗,分享梳理后的发现。
四、回顾所学布置作业
1.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回顾本课三首古诗。
2.回扣单元主题,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3.布置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查找资料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用喜欢的方式归类整理。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深入理解风俗的文化内涵,拓展诗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