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

125阅读 | 4收藏 | 9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第1页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第2页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第3页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第4页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第5页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第6页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第7页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第8页
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第9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9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不看不看不听不听 上传于:2024-06-04
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 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掌握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式,把握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分析每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3.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在学习中,激发读书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意识。 【学法指导】 本单元的课文属于议论文,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宜通过比较分析、领体 验的方法来辨别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及其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树立正确的理论观点并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另外,要注重积累,灵活运用。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论据类型等基础知识,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名人故事、名言警句等,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2、把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3、品味论证语言。 [来源:Z_xx_k.Com]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用分论点证明论点及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二、作家作品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三、背景资料 有一次,顾颉刚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有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四、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即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据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来源:Zxxk.Com] 答题模式: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道理论证: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答题模式:引用.......的名言或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答题模式:把.......比喻为.......,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 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答题模式:从正反两发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议论文语言特点及作用:准确、严密性(作用:同说明文加点词为什么不去掉)鲜明、生动性(常常借助歇后语、俗语、方言,比喻、拟人等体现出 五、题目解说   “怀疑与学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议论,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六、检查预习 1.作者链接。 顾颉刚:原名顾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读准字音: 程颐(yí) 譬(pì)如 虚妄(wàng)盲(mánɡ)从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启迪(qǐ) 塾(shú)师 停滞(zhì) 3词语释义: 腐草为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七、整体感知 1.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 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2. 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明确: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递进。 4.细读课文,找出第3-6段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段意。 明确:第3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段: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 就信了。 第5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段: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5.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 6 ):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八、合作探究 1.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明确: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⑤笛卡尔的例子 2.本文的道理论据有哪些? 明确: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④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 3.文章的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名言(在破折号后注明作者,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治学[来源:Z,xx,k.Com] 严谨的风格。单句成段,显得活泼有新意,在全文中起了提出中心论点,并充当论据的作用。 4.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明确:第6段开头一句是承上启下的总结句,也是两个分论点。中心论点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5.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分为两层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6. 第3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的理解,下面几种看法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②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③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④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A.①│② ③ ④(并列) B.① ② ③│④(并列) C.①│② ③ ④(因果) D.① ② ③│④(因果) 明确: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7.第3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例论证。举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有各种传说的例子,论证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第4自然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①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②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③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④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⑤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⑥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⑦著者何以知道?⑧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⑨有什么科学根据? ⑩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明确:①-④│⑤-⑨│⑩ 第4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例论证。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论证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说理,强调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10. 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用意义? 明确: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重要意义: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11. 第5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自然段还写第5自然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明确:第4自然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4自然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自然段侧重说“怀疑”“思索”“辨别”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 12. 第5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强调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13.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学问,都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明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最非。 14.“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所以前后顺序不能对换。 为第6段划分层次。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⑩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⑪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⑫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⑬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明确:①│②-⑤│⑥-⑪│⑫⑬ 第①句在文章中起何作用? 明确:过渡句,承上启下。前半句归结第一个分论点,后半句引出本段的论点。 ②③④⑤四句同第①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分哪几个小层次? 明确: 第②③④⑤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①句提出的论点。 第②③是第一层: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第④⑤是第二层: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正反对比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