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杠杆 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五要素”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重点是了解杠杆构造(五要素);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教学难点】
1、画力臂;
2、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学器材】
杠杆 支架 钩码 回形针(分组,两人一组)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蜡烛跷跷板”)
师:仔细观察跷跷板,想一想它的两端为什么不断地翘起、落下?大家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吗?学完这节书我们就会明白了。
(板书:第二节 杠杆)
2、学习新课
(1)认识杠杆
(通过展示图片、录像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并了解复杂的机械由简单机械组成,从而说明学习简单机械知识的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师:我们也来学阿基米德利用杠杆(笔)来撬动地球(球),观察、思考什么是杠杆,有何特征?
生1:直的硬棒。
生2:能绕一个点转动。
师:好,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3:不一定是直的
师:很好,大家赞同他们的意见吗?
师生归纳、总结出杠杆的概念。
(板书:杠杆: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可以看做杠杆。)
利用动画演示撬棒撬石头,后指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板书: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教师示范:画出下图的力臂(并播放动画)
把画力臂的方法归纳成口诀:一打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具体步骤: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2、沿力的方向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过支点O作力作用线的垂线,用大括号勾出并标上符号L。
杠杆的平衡条件:
a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展示几种杠杆工作时的状态让学生观察、讨论)
师:杠杆工作时都处于什么状态?
生1:静止或转动
生2:匀速转动
师:很好,观察很仔细。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受力平衡,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杠杆处于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
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猜想
(教师演示课本77页的12—1—2实验,让学生观察哪个因素影响杠杆平衡。)
师:根据你们的观察,请你们来猜想哪个因素影响杠杆平衡?
生: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师: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两因素决定了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即是力臂)。因此我们讨论力对杠杆的影响时只要考虑力的大小和力臂的大小就可以了。
<2>设计实验方案
师:既然杠杆的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是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那当他们之间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杠杆平衡呢?
生:(可能一时无法回答)
师:要得出确切的结论,必须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实验怎么做?关键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