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10月8日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劳动力结构变化、推行大众教育、城市化及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要谁认识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这一辩证性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
难点: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也带来负责影响的理解
突破方法:因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从面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具备很多历史知识,较好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鉴于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教具 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师: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益呢?还是有害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6课——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
生:学生认真听讲。
…
利用问题能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自然奖学生带入课堂。
【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
工业革命使有限的土地面积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刺激了欧洲人口在19世纪约为人增长。从1800-1914年,欧洲人口由1.9亿发展到4.6亿;同期美国人口从500万增加到约1亿人。与人口成长紧密相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西方社会不断城市化。在德国,1840年人口有10万左右的城市只有两个,到1910年则达48个。英国1901年的人口统计表明,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工业企业雇佣的人口的20%左右。美国在1915年有40%左右的人居住在工业地区。
问题:从材料中能找到哪些工业革命后的变化?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多媒体展示马尔萨斯图片
师讲述人口增长的原因和代表国家。
多媒体展示“英国女工”图片。
师讲述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原因和代表国家。
过渡: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大众教育。
师讲述大众教育出现时间、原因、代表国家、产生过程和意义。
城市化
多媒体出示19世纪英国城市图片
师讲述城市化出现的时间、原因和代表国家。
多媒体出示图片,展示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师讲述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师讲述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
多媒体出示材料: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着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美】阿萨 勃里格《英国社会史》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学生阅读材料和材料,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