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
教学内容: 例1和例2 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3)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游戏活动和亲身经历,初步体验确定和不确定现象。会准确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2.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事件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准备:硬币,不透明的盒子及红球、白球,转盘,扑克牌等;学生准备硬币、骰子、扑克牌等,每人一份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提出要求,引入教学: 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一些活动、做一做游戏,大家说好不好?在课堂上我们就只做游戏,只知道玩,不学习吗?所以我们一边要做游戏参与到活动中来,一边学习新的有趣的知识,大家说是不是? 2.活动一(猜硬币): 出示一枚硬币,老师打算把这个硬币藏在我其中的一只手中,我请同学先来猜一猜,这枚硬币会藏在哪只手里呢?你能事先知道和确定硬币在哪只手中吗?引导得出: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板书:可能) 3.活动二 (转盘游戏): 出示转盘,认识转盘明确问题。先让学生猜一猜:停止后指针会落到哪个区域呢?一定落在这个区域吗?有几种可能性?引导学生说得准确明白,再通过实践验证。完成活动纪录上的填空1、2题。 教师引导: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件的结果都不是一定的,不是只有一种结果。如猜硬币和转盘游戏一样,它有多种可能性,因此不能事先确定知道它的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不确定现象的多种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活动三(例1、分组活动:掷硬币) 活动要求:每组学生指定组长,准备一枚硬币,认识正、反面。先示范一下,想一想:硬币落下后的结果和情况,硬币的哪一面会朝上呢?组长抛硬币10次,其余的组员纪录情况。 分组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把硬币抛10次并记录正、反面向上的次数各有多少次,填写好习题单的统计表,然后相互交流和说一说硬币落下后的情况。(看哪一组的学生做得最快最好)
再让每组学生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回答活动的结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可能性”现象。 3.活动四(例2、摸球游戏) 老师和讲台下面的同学进行摸球的互动游戏,让学生从不透明盒子里的任意摸一个乒乓球,主要让学生体会有些事例的结果是一定的、有些是不可能的、而有些是可能的,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它。说明要求: 摸中白色球的同学就算中奖,老师把你摸中的白色球奖励给你,没有摸到白球的同学要受惩罚,等一下要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并且要回答完整。 第一次:抽生摸球,其他学生先猜测摸球的情况。(都摸到红球)为什么摸不到呢?带着疑问打开盒子,先交流讨论再回答原因。如果还要从中摸球,你事先知道摸出的结果吗?这是可能性现象吗?(引导得出: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白球中奖。板书:一定 不可能)因为盒子里只有一种红球,所以摸出的就只有一个结果: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白球。黑板上板书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