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在三年级下册,学生有学习了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堂课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例1中首先让学生看图写分数,激活学生对分数的已有认识。然后分两个层次:1、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2、再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完整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助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分数知识,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下册虽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都是处于感性层面,都是与直观形象的具体的图形、整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首先是抽象概括的困难,分数意义的形成需要多次抽象和概括,一是从把一个月饼、一个图形具体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抽象到把一个抽象的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二是从把1米平均分用分数表示,抽象到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用分数表示;三是把6个圆圈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抽象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四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五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抽象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2份、3份抽象成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其次是语言表述的困难,由于分数意义的概念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行和概括性,仅凭学生的语言功底很难自己独立概括,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修正,更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逐步归纳。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 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及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理解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
【学法指导】: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一个蛋糕。
问:这是几个?用哪个自然数表示?
师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拿起其中一半。
问:这一半用哪个数字表示?
生:0.5或1/2
课件出示分数的产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简介:在古代,没有现在的测量的工具,人们便用绳子打结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当量到最后不满一结时,就得不到一个整数结果,为适应实际需要,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我国是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刚才我们也用到了分数来表示物体。三年级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测量与利用分蛋糕的生活经验知识,真实地了解到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从而感悟到分数正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有趣的、独特的分数发展史料介绍,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丰富数学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分数探索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学习例1
1、认识单位“1”
课件出示例1的四幅图
师:注意观察四幅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将四幅图平均分后,再在每个图上选择涂色。
师:刚才是对四幅图做了什么处理?
生:将四幅图进行了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根据刚才看到的现象你能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吗?
学生完成书上填空
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到用这个分数表示的)
指名汇报第一幅、第四幅。
生:3/4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
生:1/3表示把六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生说师板书: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师:四幅图中前三幅与第四幅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汇报交流
归纳:前三幅都是数量为1物体,第四幅是把多个数量看作一个整体。
师指出:四幅图中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们叫作单位“1”。
师质疑:这里的单位“1”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学生讨论
指名汇报: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数量1个,还可以表示有多个数量组成的一个整体。
师:哪些还可以看作单位“1”?
学生例举
【设计意图】:注意新知识的生长点,从一个物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条线段等)过渡到多个物体(六个圆)组成的一个整体,学生很容易理解其实无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只要将这些物体平均分,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且又让学生进一步举其它物体实例的来说明,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使学生对单位“1”的含义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2、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例1的四幅图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学生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板书平均分的份数,表示的份数。
师:看图可以写分数,你会自己创造分数吗?
学生活动(在作业纸上分图形,写分数)
学生上台展示创造的分数
结合板书带领学生归纳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这过程中获得感悟,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交流、概括、逐层剖析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系统地建构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学习了自然数、小数的计数单位,分数也有分数单位。
学生看课本自学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