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重点)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说理的方法。(难点)
3.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从中获得启发,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虽有嘉肴
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同学们,当一份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忍住举箸而后大快朵颐的垂涎欲滴之心吗?当你从书上习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抑制住亲自体验以证其能的跃跃欲试之心吗?我想,你们一定会响亮而肯定地回答“No”。今人犹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寻找答案吧!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汉字的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ɡ)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作品链接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等。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应掌握的文言字词与句子
(1)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善:益处。
自反:反省自己。 是故:所以。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学学半(学,同“xiào”,教导)
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3)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6)特殊句式
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宾语“此”前置,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7.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交流点拨】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交流点拨】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有些知识)理解不了。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交流点拨】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兑命》篇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2)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比喻:如开头以“味美”比喻“道善”,论述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好处。引用:如结尾,作者为了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引用了《尚书·兑命》篇中的话,以此来增强说服力。
(3)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交流点拨】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三、深层阅读,文本探究
1.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2.本文还谈到了“教”与“学”的问题,请你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简要解说。
【交流点拨】作者的观点是“教学相长也”。它告诉我们: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3.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只有学习,才会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学问没有止境,所以,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越感到自己不足。
4.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句:采用比喻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第二、三句:阐述教学相长,以强调“师生都要学习”。第四、五句:引用名言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板书设计,结构图解
五、语文积累,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交流】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②择师不可不慎也。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⑧来而不往非礼也。
2.出自《礼记》中的成语
礼尚往来 孤陋寡闻 一张一弛 事预则立 玉不琢,不成器 博闻强识 达官贵人 低声下气 格格不入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第二课时 大道之行也
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曾说:“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他提出的“天下为公”和“平等、自由、博爱”的学说,即是“大同学说”。借此颠覆了满清统治,建立了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在此基础上,他科学地创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民主思想。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源于什么?源于儒家经典《礼记》。走近《礼记》,你一定会被圣贤先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所震撼。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一)预习交流
1.生字注音
天下为公(wéi)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ɡ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老师范读,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大声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2)古今异义
①男有分(古义:指职业;今义:成分)②女有归(古义:指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造反;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贼: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②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③谋闭而不兴(谋闭,动词用作名词,耍奸邪之谋的行为)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乱贼,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二)整体感知
1.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交流点拨】前后两句话各为一层,中间为一层。一层: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二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三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2.朗读课文,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交流点拨】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深层阅读,文本探究
(一)文本探究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
【交流点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