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版三下教案: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绝句》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双线结构如下:人文主题——可爱的生灵;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积累经典意象,初步通过意象体会其意境之美,整体把握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本课按季节要素选入中国经典古诗词三首,并可结合第三单元展开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古诗词增长学生对于季节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绝句》,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大意,初步了解《绝句》并思考课后相关问题。
教师: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2 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正确读写“燕子、鸳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春的图片与音乐。
2.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嫩绿的小草慢慢地从土地里探出了头;金黄色的油菜花,鲜艳艳的桃花,构成了一幅幅人间仙境;金灿灿的迎春花,红彤彤的杜鹃花,正在竞相媲美;整个春风里都弥漫着花草的清香,你闻到了吗?碧绿的小河冰水早已融化,静静的蜿蜒于山谷之间;那叽叽喳喳叫着的正是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它们正和世间万物一起唱着一首春的赞歌。
3.板书课题:绝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优美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和古筝名曲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根据学习目标设置游戏关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以闯关的游戏形式有重点的探究学习。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展示本课要求识记的字,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2.“字谜识记”(融、燕、鸳)。展示谜面,学生反馈。
3.学生组词,完毕后老师给出几个例子。
相机指导会写字中的易错字。(如“融”观察它的字形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等。)
学生写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生字词学习兴趣。
四、自主合作,独立学习
1.出示带有错误字音的朗读范例。(出示古诗朗读划分图片)
2.教师配乐范读。
3.采用多种方式请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自学能力,如此经典的诗歌,应鼓励学生反复朗读。
五、师问生答,明意悟情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引领学生思考“绝句”的含义。
复习以前学过的绝句,总结它们的共同特点,点明绝句为一种诗歌体裁,指明该诗为一首五言诗或五言绝句。
介绍作者,了解杜甫。(老师出示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因学生收集资料困难等实际情况,以启发诱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抓字眼,明诗意
这首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春天的画面美?
师:对,一个丽,概括出了春天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如果你是一位小画家,要为这一首诗配一副画,你准备画些什么?
引领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绘制相应的简笔画和贴图,展示出诗中的画面美。
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引领学生梳理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歌大意。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春风、花草、燕子、鸳鸯。泥融:泥土湿润。沙暖:暖和的沙子(学生回答完,老师要相机提示,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飞”对“睡”,“一动一静,充满情趣,表现了盎然的景象。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有助于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歌大意,体味“诗中有画”。
读诗句,悟诗情
1.让学生带着画美中的美去诵读这首诗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教师出示模板。
3.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大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口头表达与创作能力。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