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指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文中人物的美,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乡亲们为他人着想、谦让礼貌、和谐共处的美德,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课文的美:乡亲们的美德与文中自然美的统一。
2.教学难点:在体会语言描写美和人物心灵美的过程中受到熏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三、教学第一段
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画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点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你读了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
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指导字形
1.交流一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可以读一读,再交流一下。
2.你觉得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哪个字要特别注意一下。(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主要注意“暴、洪、惰、序”的字形以及部分笔画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美好的画面
师: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吧。
自由读二至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板书: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二、品读重点段落,深入感受
1.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上了点年岁的人一心为他人的美好心灵。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上了点年岁的人调整搭石的画面。
(2)你是借助课文里的哪些语句想象出这些画面的?读读有关句子。在这些句子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再描述画面,进一步感受上了点年岁的人的心灵美。
深入想象:
①上了点年岁的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②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③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多么可敬的老人,如果此刻你就站在他们的身边,你会怎样说?又会怎样做呢?(学生再次进行交流。)
让我们用自己充满感情的声音读出对老人的敬,对老人的爱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品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乡亲们谦让礼貌、和谐共处的美德。
(1)轻声读一读第三、四自然段,你有没有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用书上的有关语句来回答。)
(2)分组读书:把你想象的画面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3)合作交流:在你的画面中,“协调有序”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4)是什么让这样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生活在山里的淳朴的人们,用他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美好心灵描绘出了这样一幅幅美丽而又和谐的画卷。)
(5)教师引读三、四自然段:正因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