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记忆大比拼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八册中第5课《记忆大比拼》。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记忆大比拼》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五课。教材以“记忆”为切入点,用半遮半掩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观察写生中融入默写的因素,理解地补充物体被遮挡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结构连贯而完整的形象,力图解决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及空间透视的知识技能,着重于对形体结构的体会和理解。在添画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紧扣记忆画出完整的物体形状以及细节为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记忆的方法。这种训练活动有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
活动一学习内容记忆大比拼是添画。参照教材图片中显现部分的物体结构,理解地补充物体被遮挡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结构连贯而完整的形象,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写实探求心理,又巧妙设置障碍让他们思考理解物体结构转折的变化。记忆大比拼通过添画物体的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外形包含了遮挡、收缩和转折等前后空间透视变形的因素。
活动二学习内容是画出完整的立体形。教师需指导学生首先观察立体物的外形特征,然后再分析结构,物象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除这几个部分本身的形体变化外,其相互组合使轮廓有了较多的变化,每一部分将如何衔接,特别突出的是各形体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反映到轮廓线上则是线的遮挡、断连关系,最后再表现细节。儿童描绘形体首先应是画得生动,其次才是画准确。
二、学情分析
此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其关键在于技法的传授,由于学生描绘形体受儿童时期想像画定式的干扰,技法的形成与掌握往往需要长期的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尽可能将技法形象地、深入浅出地融汇于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单一的、刻板的、传统的技法学习模式,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掌握知识技能。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地添画立体形。
3、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合理地添画立体形的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
教学难点:了解圆的透视缩形原理和六面体的透视变形原理。(添画时用线流畅, 表现生动。)
五、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半只花瓶(稿纸一)、半个粉笔盒(稿纸二)、半个楼房 和半个花盆 (稿纸三)图片; 笑脸若干;圆形卡纸一张。
学生准备:纸盒、易拉罐(圆柱体)、彩笔、铅笔。
六、教学思路
儿童写生并不需要具体规定应该怎样画,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怎样观察,怎样自己画,并在画的过程中根据造型原理不断启发、提醒他们。相关绘画知识技能的传授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闯关比拼
教师活动: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过许多难忘的人和事,例如,那些让我们可亲可敬的人,一双旧鞋子,一只旧花瓶,一个难忘的节日……,只要是曾经熟悉,不论它们现在是否完整,不论它是否躲避,我们依然能把它画下来用心珍藏。今天我们就拾起记忆的碎片,进行一次考验记忆的比赛。
(板书课题:记忆大比拼)比赛中有好几道关卡,看看哪些同学能顺利通过这些关卡。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前不久,老师不小心把家里一只漂亮的花瓶打破了,现在只剩下残缺的一半,你们能帮老师把它补充完整吗? (课件出示半只残缺的花瓶)
学生活动:在教师发的稿纸一上添画,把图形补充完整。
教师活动:提示:如果你添画有困难,可以与同学交流一下,或是观察自带的圆柱体。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展示作品。
教师活动:出示圆形卡纸,引导学生观察,由于面的收缩,平置的圆形变成了椭圆形,说明圆的透视缩形原理。
学生活动:修改图形。
教师活动:1、课件演示添补花瓶的另一半。
2、作业评析,初步感受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特点,线条是否流畅,是否抓住了大小比例特征。
3、小结:圆柱形(类似于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透视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特点和圆的透视缩形原理。
活动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教师活动:我们已顺利通过了第一关,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昨天四年一班调皮捣蛋的王健同学把教室里的粉笔盒撕坏了,我们能帮他复原画出另一半吗?(课件出示残缺的粉笔盒图片)
学生活动:在教师发的稿纸二上添画,把粉笔盒补充完整。
教师活动:提示,如果添画时有困难,可以观察自带的纸盒。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展示作品。
教师活动:出示方形的立体实物,引导学生首先观察立体物的外形特征,然后再分析结构,物象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除这几个部分本身的形体变化外,其相互组合使轮廓有了较多的变化,每一部分将如何衔接,特别突出的是各形体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反映到轮廓线上则是线的遮挡、断连关系,最后再表现细节。
学生活动:修改补充图形。
教师活动:1、课件演示添补粉笔盒的另一半。
2、作业点评:能比较合理地添画物体的外轮廓线。
3、小结: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方形物体的特征,使他们懂得由于面的收缩,侧面的方形将变窄,在绘画时,应注意归纳轮廓线特征。
活动三:拼图游戏,激趣观察
教师活动:你们已顺利通过了两个关卡,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放松放松。让我
们一起进入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