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不拖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微课、生活中的事例 ,知道什么是拖拉。
2. 能从生活中找到自己拖拉的事情,知道拖拉的危害,找到克服拖拉的方法。
3. 初步树立不拖拉的意识,愿意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身上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生活中的事例等进行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拖拉现象。再运用深层次地追问,让孩子们知道拖拉会影响到自己的成长,也会影响周围的人以及团体。通过川航事件与生活中的“小拖拉”进行对比,让学生们明白:生活中的小拖拉如果不及时改正,不养成好习惯的话,将来遇到大事件也将会处理不好。通过对比,让学生再次感受拖拉的危害。最终,让学生拥有主动改掉拖拉的坏习惯的意识,从现在开始,做一个不拖拉的孩子。
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教师利用“好习惯成长树”,让学生用一段时间来改正自己爱拖拉的坏习惯,从而逐步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从生活中找到自己拖拉的事情,知道拖拉的危害,找到克服拖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体会什么是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