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让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你认识它吗?对它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预习所得谈对鲸的了解,可带上图片资料展示。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鲸的了解真不少,想了解更多的关于鲸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读课文,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2.注意读准“捕”“哺”的声母“b”,读准“腭”的发音;注意“肺”字右部不要写成“市”。
3.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师生评议。
4.课文对鲸做了深入细致的介绍,每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一个特点,语言简练、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可以勾画出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可用短语或简洁的句子列出提纲。
(1)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2)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3)集体交流。归纳: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三、板书设计
9.鲸
形体特点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鲸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回顾课文内容,课文讲了鲸的哪些知识?
二、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鲸的特点
1.边读边想,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对此,你还知道些什么?
2.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3.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是怎样把鲸的特点介绍清楚的呢?让我们再读课文,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1)研究:“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作者写鲸,为什么先说象呢?这就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了鲸的大。
(2)研究:“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将加点词换成“很重”“很长”,比较读读,有什么不同?
作者列举数字说明鲸的体重重。体重重,自然能说明鲸大。
(3)研究:“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使人对鲸的庞大深信不疑。
4.自主探究,领悟说明方法。
这些是常识性说明文常用到的说明方法。它能使说明清楚准确。这些方法在其他段落也有运用,请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独立思考,阅读勾画。)
5.全班交流总结。
多媒体出示有关句段,品读体会。
三、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其他特点的呢?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制定目标,深入研究。
1.分组制定目标。
按“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分组,学生小组制定研究目标。
(1)用一定的方式读课文,明确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
(2)结合收集的资料,说说对此你还知道些什么?
(3)用一定的方式在全班交流你们组了解的鲸的某方面的特点。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记录员做好记录,分工合作,然后确定汇报的内容和方式。
四、汇报成果,交流评议
由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先在组内补充,评议,再组外补充,评议,教师对疑难点作适当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建议: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文字变成图画,通过画面来表现出鲸的进化过程。教师可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评议。)
2.鲸的种类。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为扩展课程资源,加深对鲸的认识,应及时引进学生搜集的关于鲸的种类的资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