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石壕吏》
学案设计: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授课教师:李敏 授课时间:2012-10
姓名: 班级: 组别: 组长签字:
课堂模式:情景课堂教学法
学习宗旨:全员参与 积极展示 张扬个性 快乐学习
学习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及易错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3.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知识链接:(背景简介 )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缓兵,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式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预习导学: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壕 逾 邺 戍 咽
惟 妪 衰 应 泣
2、作家作品及背景。
1)、《石壕吏》从内容上是一首__诗。
2)、诗人杜甫是_朝伟大的__主义诗人, 字__,号__,后人称他为__,称他的诗为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
3)、《石壕吏》以__为背景,同时,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吏” __、__、__;“三别” __、__、__
3、课文竞读
二、合作探究
4、读课文,小组结对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