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表里的生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科学精神
课 时:2课时 第2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识字写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
基于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情分析
基于识字写字: 本班学生即使是老师讲过的生字,还是会有错误,因此教师在加强生字词书写指导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到后进生的书写情况。
基于阅读: 学生对于散文类的体裁学习的不是很深入,因此概括文章内容会有些难度,所以采取了逐步教学的方式引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达到具体生动有一定难度。
3.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围绕这个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作者没有运用太多的写作技巧.而是抓住典型的心理,行为和感受.如实写来,自然真切有味。“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写尽了无数儿童“欲做还休”的苦恼。父亲从“不许动”到让看一会儿的有条件让步,在许多读者看来也应当是“似曾相识”结尾处“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看似平淡,却能让读者品出告别童年的悠长滋味。
评价任务
能够围绕“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课文中进行批注,说一说自己对作者的印象(完成目标一)
能够理清楚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表达观点的顺序(完成目标二)
课题
表里的生物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1 感受故事中的童真童趣 ,体会我的形象特点
2.感受作者是如何表明自己观点的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这节课继续来学习第16课,表里的生物。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找出了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围绕课题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你能通过回忆完成下面的练习吗?(1-10号 )
非常好,表里的生物以时间为线索,写了小时候我以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所以对父亲的怀表极其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圈划批注
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如何用具体事例表明观点
在学习《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时,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下面就请你运用学过的方法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表达观点的呢?
(11-15号)
教师总结:是的,作者一开始表明了观点,然后通过列举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响、弦声等一系列事实,从不同方面证实了我的论断,有依有据,最后又用一个反问句来强调了观点,表明这的确是我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课件5-12)
小作者根据自己的结论,猜测有活的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的理由是什么呢?你能简单推论一下吗?(课件13)
(16-20号)
是的,根据表针自己动、还会发出声音,由此推断出:他符合活的生物的特征,因此,作者猜测:表里有生物。(课件14-15)
体会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刚才咱们讨论了一部分的内容,你觉得小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再次回到课文,默读课文,圈划关键句,进行批注,想一想:“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印证你的观点。(时间5分钟)(课件16)
(学生交流,连麦37号同学,请其他同学针对37号同学的答案进行补充,连麦33号。)
请37号同学回答,说一点,其他同学补充, 再说一点,再补充。
① 爱观察、善思考: 第一段中作者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例,得出自己的结论,由此说明他是爱观察、善思考的。
② 第9段: 说明它是天真幼稚、富有幻想
③ 第10段:充满好奇
④ 第17/19段:这两段话都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第17段是当父亲告诉我怀表中摆来摆去,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会蛰我时,我的反应吓了一跳,是因为表里的生物,在我的想象中不会是蝎子,这是作者强烈的求知欲引发的,;感到愉快,是因为弄清缘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