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课题
积的乘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会用这一性质进行积的乘方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他们迎接挑战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推导并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
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流程
问题与情景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名言
励志
,
课前
热身
1.分享名言: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2.课前热身: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2a=3a2
B.a2·a3=a6
C.(am)2=am+2
D. (ab)2=a2b2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华罗庚名言.
学生阅读分享.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可借助排除法得到答案为D.
教师以研讨D选项的正确性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分享华罗庚名言,激励学生,在学习上要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以选择题的形式,复习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等运算性质.
对D正确性的质疑,即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又可促进养成学生凡是求真的学习态度.
二
自学互学
,
探索新知
1.自学:阅读教材第97页,完成“探究”
2.互学:
合作交流自学成果;
3.独立探究:
(1)类比“探究”两题的计算过程,你能推导出(ab)n的计算结果吗?
(2)如何用语言描述“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律?
4.总结规律:
积的乘方的性质
5.延伸思考:
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是否也具有上面的性质?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交流自学中的遇到问题,互相帮忙;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予以解答.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学生总结发现的性质,教师关注学生的表达是否合情,到位.
学生继续独立探究,教师关注学生的推导过程是否正确.
师生共同归纳延伸结论.
自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问题,有疑而学具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学可以帮助解决自学中的问题,理清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敢于表达,善于倾听,互帮互助,学会与人合作.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的过程,扫除障碍,通过观察、类比、抽象、概括获取“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律,并延伸思考。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主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在学习上,遇疑而上的进取精神,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三
即学即练
,
巩固新知
1.明辨是非:
下面的计算过程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1)(ab)5= a5 b5( )
(2)(3a)2= 3a2 ( )
(3)(2a2)3= 8a5 ( )
(4)(-2a3)3= 8a6( )
2.相信自己:
计算:(1)(2a)3
(2)(-5b)3
(3) (xy3)2
(4) (-2x3)4
3.再接再励:
计算:
(1) (-2/3xy)2
(2) (-3 ×102)3
(3) (2ab2)3
(4)- (-2a2b)4
4.直面挑战
简便计算:
(1)211×511
(2)(-4)12×(0. 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