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两端不栽)
遂宁市大英县实验学校 李林
【教材说明】: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课,主要学习两端都栽的情况,通过从简单的数据入手掌握规律,从基础情况开始建立模型再到运用模型,培养学生模型的意识。
【学情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是属于经典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把它放在了五年级下上册的“数学广角”中,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取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在一条不封闭直线上植树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画图、摆放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设置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同学们,今天课,我们从昨天的微课开始说起,微课中,种4棵向日葵,会有几个间隔?间隔长是多少?棵数是几,总长是多少?你怎么算出总长的?
课前的作业大家做得非常好,这里我给每个小组都加上2分,通过检查大家的作业,作业第四题,我发现了三幅特殊的作品,请看:你认为那副作品更好?请投票
画线段图真好,可以帮我们理清间隔数和棵数,小小的线段图真了不起!
今天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间隔 数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研究新知
(一)出示例题:
戴夫提出了一个问题:要在200米的公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一棵树,两头都要载,需要多少棵树?
请你猜一猜需要多少棵树?41 40 39
答案很多,到底那个答案是对的呢?下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画一画,此题要求“两端要栽”,那就先在开头种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种一棵……我们用这样长的线段来表示5米,大家现在看,种了30米,题目要求一共要栽200米,
照这样,一棵一棵一棵地画到200米,你有什么感受?
生:就太麻烦,太累了;
生:太浪费时间;
生:我们可以把200米先变成20米,这样每隔5米画一棵,画的棵数就少多了,问题也就变简单了。
师:200米还可以变成其他数吗?
生:还可以是5米,15米,25米……,
师:像这样的数据还有许多,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但可以从简单数据入手,看看间隔数和棵数,到底有什么关系。
2、小组合作 画图理解
师:下面我们从4个数据入手,分组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研究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1、1号同学研究在10米长的路上栽树;
2号同学研究在15米长的路上栽树;
3号同学研究在25米长的路上栽树;
4号同学研究在30米长的路上栽树。
(间隔长度是5米,两端都种)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将有关数据填到小组的《植树问题研究报告》中。
探讨与发现:
(1)你认为间隔数怎么求?
(2)你认为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如果是种50米,两端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 100米呢?1000米呢?
生:这样的规律仍然存在。
师: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两端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
为什么,两端都栽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选两个数画图展示
(教参上,体现一一对应关系,多出来一截)
下面我们一起试着来运用刚才的规律,解决种200米的问题。
(六)运用规律
发现这个规律很好,要想求出棵数,必须借助哪个数量来求?怎么求间隔数?
既然发现了这个规律,我们能用这个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请学生来解答,展示,讲的怎么样?
二)化繁为简
大家看,我们这里200米,相比前面20米30米,是不是很长啊
画图的时候比较繁琐(繁),我们就把这些复杂的转化成小的数,好画的数,找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然后再返回去解决原来的问题。
当我们面对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时,通常可以用这样的解题思路去找解题方法。
大家赞同我的想法吗?
其实,在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老子也有过与之相同的感,大家一起读:天下难事,比作与易。
这句话中的难对应的是繁,易对应的是简,意思就是天下所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