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探索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初步体会化复杂为简单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由于这种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学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原型,因而也比较容易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乐趣和成功感。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获得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与植树问题具有相同数学结构的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一个环节:提纲导学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植树有什么好处?植树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这里边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师板书课题)
2、创设情境,理解新知
在学校操场边,有一条100米长的小路,计划在小路的一边栽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
师:如果请你们栽树,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由此让学生说出必须得知道每两棵数之间的距离即:间隔的长度
出示: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一共需要多少棵树?
先请学生猜测,再验证。
活动2【讲授】(二)出示导纲
自学课本106页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1)从例1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二、分析与解答
(1)你能把这道题转化成一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吗?
(2)请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尝试完成例1。
三、回顾与反思
怎样验证你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请用公式表示出来。
(三)自学设疑
学生根据导纲提示自学课本内容,然后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我挑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记在黑板一角以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预计学生可能会提出:
第二个环节:合作互动
小组交流
预案一: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师:“对于这位同学的回答同学们有疑问吗?”在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很快提出质疑:你怎样证明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学生可能会说出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等等。
预案三:
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时会有学生提出质疑: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测量法,也可能说出推理法。
预案四:
每个顶点都是由三条棱相交而成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把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三组:按长度不同分长4条,宽4条,高4条。或把长方体的长宽高分为一组,12条棱可以分四组。长方体的长宽高不是固定不变的。
导纲中的四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在书上找到或者通过动手测量,小组交流,计算、推理等方法获得。对于怎样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先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放在桌上不动,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长方体。然后选择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看到的这几个面是什么形状?学生会说出: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正面是长方形,上面和侧面看起来是平行四边形。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视觉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把长方体的上面和右面画成平行四边形,其实它们是长方形。还有三个面看不到怎么办?我们可以用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