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哲学和教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节
目的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1. 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天文历法和金属技术
2.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百家争鸣
难点:1. 诸子思想理论,尤其哲学观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文字的演变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已经学习中华文明象征之一的文字演变历史和中华文明始祖黄帝的传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华文明勃兴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讲授新课
第三节 科学技术
一. 我国早期历法和天文、数学成就
1. 历法:夏历和殷历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规律,确定一年为12个月,还出现了历书:《夏时》和《夏小正》。
殷历在夏历的基础上,已趋于完备。它以月亮之圆缺一次为一月,有闰月和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太阳温凉寒暑的演变为一年。
战国时期人们测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