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书本第14页例3、14页“做一做”、15页第5题、16页第7题、第9题、第10题。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在不进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材中创设了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乘车这一教学情境,我充分利用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 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即对位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本节课仍采用上节课乘车的情境,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先让学 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 位进“1”的方法。教材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大家共同从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学生能借助小棒,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
2.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教学平台、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复习
1、 8+5= 9+6= 7+5= 3+3+1=
5+6= 7+8= 8+8= 4+2+1=
2、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你能正确笔算35+32这道题吗?
(1).演示:35+32
(2).订正演示。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把35+32这道题中的32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讲授】新课探讨
1.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帮二年级4个班设计了几套可行的乘车方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乘车方案,看看可成吗?二(1)班和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呢?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出示图1: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5人)
二(3)班有多少人?(37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35+37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引出教材中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时的“乘车”情境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2. 引导学生探究算理:
借助你手中的小棒或者你喜欢的方法得出结果。(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发现可利用的资源。 )
(1)用学具明确算理:
怎样算35+37,还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请同学说说用小棒摆一摆是怎样算的。
提问:小棒的3捆与3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5根和7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
提问:12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 )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