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 加法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5= 9+6= 7+5= 3+3+1=
5+6= 7+8= 8+8= 4+2+1=
(二)帮小兔找到要拔的萝卜
34+5= 26+32= 56+40= 43+37=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和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欲望。】
活动2【讲授】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喜羊羊的一封信: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学习好伙伴喜羊羊。你们在博物馆参观中学习了不进位加的知识,我也去博物馆了,可是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比一比: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
(四)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同学指派代表发言。
预设一:用口算
1、先算5+7=12,再算30+30=60,最后用12+60=72
2、所以,35+37=72(名)
预设二: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列竖式做准备。】
预设三: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