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含答案).doc

226阅读 | 9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含答案).doc第1页
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含答案).doc第2页
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含答案).doc第3页
2021年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含答案).doc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上传于:2024-06-26
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第22课阅读理解专项 一、现代文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②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周恩来体会到的“中华不振”指的是( ) A.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 B.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缺少生气。 C.中国贫穷落后,人民生活条件很艰苦。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体会这个句子的语气,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这个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画出来。“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 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联系上下文思考,此刻周恩来的心中会想些什么? 4.请仔细阅读第1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并试着用批注的方法在下边横线上写出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 5.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你为什么而读书呢?想一想,写下来,把理由写清 楚。 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