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
一、链接新课标
本教案主要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一、成长中的我》内容标准3.5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撰写。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针对青少年警惕性差,对陌生人和异常现象缺乏戒备,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而常受到伤害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录象的欣赏,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在欣赏中感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让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在复杂的环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探究、合作、参与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向对话交流,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