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定理证明的“三部曲”
【关键词】数学定理 证明方法 步骤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定理的证明,在教学时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只是重视了定理的结论,而忽视了证明的过程,让学生错失了真正掌握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方法的机会。教师要在定理证明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适时点拨,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证明所涉及的思想与方法,并实现动态生成,防止学生养成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动手操作,感知结论,提供方法
对于定理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猜想、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先行获得,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初步得出结论,并将所运用的方法进行总结。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需要通过推理、验证来进行理论上的证实,这样也就体现出了数学的严谨性,不能想当然地认可动手操作的结果,因为这只是初步得到了表象的结论。但这一步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操作中已经用到了证明需要的知识,从而为下一步证明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小学时学生就已经简单了解了,并且在初中阶段它上承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下启多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