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走进数据分析
教师姓名
xxx
学生年级
高一一班
课时
1
前端分析
教材分析
《走进数据分析》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上接“计算与问题解决”,下启“探秘人工智能”,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据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和大数据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深入地体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以及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演绎的能力,整体有一定动手能力,但归纳总结能力和辩证思维偏弱。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体验到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但他们却很少有机会体验如何将大量原始且零散的数据通过整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此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数据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感受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以及分析报告的一般结构和表述规范,认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能够察觉并合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据信息并愿意与他人共享信息
计算思维: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发现问题、提炼主要信息、合理组织并通过分析判断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分析法和平均分析法);掌握分析报告的一般结构的表述规范;了解大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多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有效表达
教学方法
项目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选择
设计意图
时长
情景导入
大家都是怎么上下学的呢?路上的路况又是怎样的呢?
最近有位同学跟老师说他发现自己每天7:00乘坐27路车去学校,17:00左右放学回家,往返途中并不拥挤;而妈妈却抱怨说公交车总是很拥挤,妈妈每天8:00乘坐49路车去上班,18:00下班。这是为什么呢?
走路
坐公交车
爸妈开车接送
有时候会拥挤,有时不太拥挤
可能是因为27路车坐的人少
可能是因为他们两个乘坐的时间不一样,妈妈赶上山下班高峰期……
多媒体展示课件(27路车和49路车)
首先从日常生活入手,联系学生实际。抛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
4分钟
呈现项目
大家都有各自的观点,但那都只是我们的猜测。那么,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来通过数据去证明——大家每4人一个小组,针对这个问题将自己的假设写在《数据分析对比表》上,一会通过我们的学习完成这张分析对比表
学生分组,并做好分工
多媒体分发《数据分析对比表》
将要实施的项目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接下来的小组活动
3分钟
项目实施
教师引导,提出假设
数据处理,对比分析
假设1中,我们要进行比较的的话,需要哪些数据?又该怎样分析呢?(根据学生的回答,举例讲解横向分析)
假设2中,妈妈乘车的时间是49路车的高峰期吗?我们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对比分析法中的纵向对比)
那么,除了这个客流量表之外,大家有没有其他的更合适的表述方式去呈现出来呢?那种方式更适合于自己的假设(讲解不同类型的数据可视化表现形式)
数据计算,平均分析
假设3中,平均客流量反应出什么问题呢?怎么得到平均客流量的值呢?(讲解平均分析法以及数据报告的一般结构)
小组活动,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将数据分析完善,填好《数据对比分析表》
小组讨论
大家知道什么是大数据吗?你认为我们生活中又有哪些大数据的应用呢?引导学生对比书本“体验公交出行”和“实时公交”所需要的数据的不同(实时公交需要更加精确的位置、速度、站牌、距离等数据信息)以及完成任务二中活动一所需要的数据,小组合作,总结大数据的特点、功能和应用场景
记录假设
1、49路车人流量更大一些,因为上班族比学生多
2、8:00和18:00正好是上下班高峰期,而7:00和17:00还没有到达高峰期
3、49路车在某些时间段平均车流量比27路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