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位置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0页例2, 是学生在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之后进行教学的。
(二)核心能力
创设在动物园确定各场馆位置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悟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同桌交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示意图中的行与列。
2.借助大门位置具体情境,同桌交流发现点与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位置的综合知识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学习重点
在方格图上用数对准确表示点的位置。
(五)学习难点
发现同一行、同一列等特殊数对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位置第二课时》PPT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回顾
教师提问:昨天一起学习了位置的相关知识,学会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如果以咱们班现在的座位为例,你能准确快速地找出某个同学吗?我们以靠近讲台为第一排,靠近门和窗为第一列。那么我们班最后一排为第几行?第几列是最后一列呢?
预设:第八行、第八列。(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为准)
设疑:请问李**同学在什么位置?预设:在(3,2)
追问:(6,5)位置上的同学是谁?预设:本人起立,同学齐声回答张*。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利用班级座位,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进行比较和迁移。】
(二)课堂设计
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场馆,为了便于游客找到各个场馆的位置,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在这幅示意图里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来统一距离,用格点(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来表示场馆。(PPT课件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数对与位置的知识。(板书:位置)
【设计意图在引入新课时,直接利用例2的“动物园示意图”作为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示意图的实际作用和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2.问题探究
(1)活动1:明确行、列和起点
质疑:在这幅示意图中,哪些是它的列?它的第1列在哪里?哪些是它的行?它的第1行在哪里?
请同桌相互讨论交流说出你的答案。
可以请同学上讲台指屏幕指出列和行。
同学指出的同时教师出示PPT课件。
教师归纳:图中每条竖线都按顺序标上了数,说明在图中是把每条竖线看作列。每条横线也都按顺序标上了数,说明在图中是把每条横线看作行。(PPT课件演示)。
追问:第1列是谁,第1行在哪里?
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预设:数字1的那一列和数字1的那一行。
教师质疑:那0的那一列和行怎么办呢?
师生交流:看来1的是第一列和1的是第一行。同时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也解释了列的顺序还是从左往右,行的顺序还是从前往后。(PPT课件演示)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示意图就是要我们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它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通过方格纸转化成了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每条竖线和每条横线,各个交点都代表一个数对,明确“0”既是列的起点,又是行的起点,即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考查目标1
(2)活动2: 观察大门
质疑:在图中大门的位置用(3,0)表示。这里的“3”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为什么用数对(3,0)来表示?请同桌交流说出你的答案。
师生交流:大门的位置在第3列的起始行,也就是第0行,所以用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0”既是行的起点,也是列的起点。(PPT课件演示)
师:第3列的起始行是大门,看一看在第3列的其他行有没有什么动物场馆呢?
预设:生答熊猫馆。
追问:你能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吗?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PPT课件演示)
预设: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师:你能在图中标出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的位置吗?
在生回答出后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在方格纸上怎样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使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然后逆向进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应用,帮助学生感悟数对与场馆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考查目标2】
(3)活动3:应用延伸
师:我们已经知道大门和熊猫馆都在第3列,这一列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