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观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理解通过写事来写人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朗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山里人真诚、纯朴品质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小木屋中主人真诚、纯朴的品质,并归纳出有关的事例,进而理解题意。
2.难点:学习本文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寄蕴深切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掌握课文中词语的音、形、义。
炊烟、普普通通、热气腾腾、自豪、飘荡、无声无息、呼唤、光彩、干干净净、
蔬菜、腊肉、寄宿、回荡。
二、理解《炊烟》题意。
此文不以《山村人家》、《小木屋里的主人》、《陌生山民质朴情》等作标题,却以缥缈的“炊烟”为题,理由有二:
第一,课文提示中有“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语,而“炊烟”正符合这一画面的特色。那袅袅的炊烟,确是一幅别有韵味的山村风景画,有浓郁的抒情味,更能令读者咀嚼其中的诗情画意。
第二,“炊烟”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事物,意味着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突然遇到了人家。这当然能给人一种希望,自然界毕竟和人类相通,而“炊烟”恰是一位引导者,引导“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正是作者以《炊烟》为题的真谛。
三、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抒情韵味的记叙文。
全文结构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又累又饿以及看到“炊烟”后的希望。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写小木屋主人热诚地接待了“我”。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我”对山区人民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主要思想:以“炊烟”为线索,描述了山区一对纯朴、善良而又有美好理想的中年夫妇,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构思精巧,思路清晰。
作者以“炊烟”为线索,由看见炊烟→走向炊烟→走进炊烟下的小木屋→告别炊烟→对炊烟礼赞,一气呵成,段段相连,思路明了。
五、分析全文结构,理解“烟——屋——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起段用两个假设句,表现了迫切盼望看见“炊烟”的心情;并用抒情笔调诠释“炊烟”的隽永之意。接着写“终于看见了在这山坳里的炊烟”,并引出了小木屋的主人,写“我”受到山里人的热诚接待,小木屋中感人的事正是全文的主体。由此可见,写炊烟是为了写人,写人是为了突出山里劳动者的好品德。于是一幅真诚助人的图画,也便生动而感人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理解题意、分析段落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学习小木屋主人真诚助人的精神。
2.学习本文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寄蕴深切情感的写作方法。
3.完成课后练习,加强综合训练能力。
教学过程:
l.归纳中心思想:
“炊烟”引导“我”遇见小木屋的主人,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
2.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姿多彩,表述生动。举出这类实例,认真学习。
“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魁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方柔情的白手绢。
这一抒情优美的长句,融入了排比、拟人和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