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2018.9.7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2018.9.10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比大小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1
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2018.9.11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能 力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过 程
方 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学、教具
准 备
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 讲授新课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2、数画面中的水果。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
3、 示象形图。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4、 认识符号“=”的含义(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2)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5、 认识符号“>”的含义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b),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6、 认识符号“<”的含义。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扩展活动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