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积极动手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电阻符号、电阻单位及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新授。
由两个简单的实验分层次建立电阻的概念。
教师展示常用的各种导线。
提出问题:铁也是导体,而且便宜。为什么普通导线用铜或铝而很少用铁丝制成呢?
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继续完成实验:各小组把电流表接入上述实验的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示数。
提问:在相同的电压下,为什么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
分析:
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