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水平二三年级柔韧与游戏教学设计
----《体能:柔韧与游戏》
指导思想
二、教学对象:水平二(三年级)
三、教学内容:柔韧与游戏
走、跑、滚、爬等基本移动技能和支撑等非移动技能动作的体验、强化和综合运用。
注重学生个人柔韧素质的发展,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安排多样化的柔韧素质练习、手段和方法,如: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结合“常赛”进行练习,学生在“赛”中达到提升柔韧素质的目的,体验学练地乐趣。
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与教学难度的复杂性,结合“教会”发展身体柔韧素质,密切关注同学的柔韧素质状况,在“会”中找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柔韧练习情况与教材内容结构化,将“勤练”融合到课堂内容中,通过不断的练习形成肌肉的记忆,并且能够达到长期热爱并坚持的效果。
四、教材分析
体能是一般身体活动与专项运动的基础,也是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身体活动能力。学生通过课堂上对体能练习的了解与学习,能够改变身体姿态、改善身体机能、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一般活动能力和专项基本活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段二学生的体能发展敏感期,有针对性的制定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能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体验运动感知,逐步养成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水平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虽运动能力上有一定发展,但运动系统发育仍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等相对较弱,喜欢各种有体育游戏,挑战游戏,不喜欢单一的练习模式。针对以上学情,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采用突出游戏化、生活化、结构化的教学形式,组织开展简便易行的游戏和比赛等,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进一步建立自信、自强、自立的个性,培养持续学练的坚毅品质。
学习目标
运动能力:学会用多种移动技能在不同活动情境下完成不同的来练习,依托多种拉伸不同部位,发展柔韧性与敏捷性。
健康行为:知道借助同伴或器材做基本的拉伸练习;学会提升上肢、腰腹部、腿部柔韧性的练习和方法。
体育品德:勇于与同伴合作进行挑战,遵守游戏规则,初步规范自我体育行为,学会同伴互助与合理的竞争意识。
七、重难点
教师教学重、难点:通过安全快速的走、跑、滚、爬等活动闯关来提高学生的灵敏性,通过多变化的支撑、平衡动作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学生学习重点:掌握正确练习方法
学生学习难点:动作规范性
八、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讲解与示范、趣味游戏、竞赛法
教学流程
常规导入→激情导入→技能导入→比赛导入→课课练
场地器材
场地:平坦松软的足球场地
器材:瑜伽砖(10×15厘米)10块、标志桶4个、小体操垫(60×120厘米)10块、呼啦圈8个
安全措施
1、课前加强安全教育,检查课上所用场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教师教学中注意观察并及时制止不安全动作,并提示所有学生引以为戒。
柔韧与游戏单元课时计划
水平:二 年级:三 课次:第2课次
学习目标
运动能力:学会用多种移动技能在不同活动情境下完成不同的练习,依托多种拉伸不同部位,发展柔韧性与敏捷性。
健康行为:知道借助同伴或器材做基本的拉伸练习;学会提升上肢、腰腹部、腿部柔韧性的练习和方法。
体育品德:勇于与同伴合作进行挑战,遵守游戏规则,初步规范自我体育行为,学会同伴互助与合理的竞争意识。
学习内容
走、跑、滚、爬等基本移动技能和支撑等非移动技能动作的体验、强化和综合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安全快速的走、跑、滚、爬等活动闯关来提高学生的灵敏性,通过多变化的支撑、平衡动作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难点:在“复杂多变”的场景中积极参与,相互合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灵敏性和柔韧性,提升安全意识与能力。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教与学活动
运动负荷
组织形式与要求
时间
强度
开始部分
游戏1:跟随吧!伙伴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宣布课堂内容
课堂导入,根据小鸡瑜伽图使学生产生兴趣。
教法:两个小朋友为一组。站到标志桶后,每一种不同颜色的标志桶代表着你将要完成的不同动作,音乐开始时,你将跟追随你的小伙伴完成原地动作,听到老师哨声后两个小朋友开始前往下一个出发点。
学法:
橙色标志筒:开合跳
蓝色标志筒:蜘蛛爬
黄色标志筒:后背腿
绿色标志筒:交替内侧触脚踝
2'
小
呈正方形将每一个标志筒分别摆放至4个点。学生分别站到4个点位。
准备部分
游戏2:合作吧!伙伴
在原地完成对应标志筒上的动作后,听到老师哨声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