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85-87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知识打基础。教学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师:教学课件,圆规、袋子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实物等。
学生:圆规、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步认圆
1.复习: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提问:圆与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找生活中的圆: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3.欣赏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已学的平面图形中引出圆,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新知的学习铺设了桥梁,同时让学生在找生活中的圆、欣赏圆中,感受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揭示课题,出示目标
1.揭示课题并板书:圆的认识
2.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目标:
①会画圆。
②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③知道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动手操作,尝试画圆
(1)尝试画圆: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个。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3)集体交流。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先请用其他方法的同学来介绍方法,最后请用圆规的同学来介绍。
追问:你是怎样画的?
(4)师示范画圆,学生用圆规画圆。
2.认识特征,画指定的圆,
(1)自学例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 1 \* GB3 ①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思考:a.什么是圆的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b.画圆时圆心有什么作用?半径有什么作用?
= 2 \* GB3 ②全班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结合具体的圆引导学生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圆心(O)——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半径(r)——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直径(d)——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强调:圆心可以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可以确定圆的大小。
(2)画指定圆,标出名称
= 1 \* GB3 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 2 \* GB3 ②在圆中用字母标出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3)练习:(课件出示口头练习)
[设计意图:概念的学习是比较抽象、难懂的,通过引导学生的自学、互学,结合具体的圆(图)认识半径、直径,直观到抽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
3.探究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先任意剪下一个圆,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