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微小的生命体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和微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3.知道微生物的广泛存在以及它们具有的多样种类和形状,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教材分析】
《微小的生命体》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的第二课时。通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和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不同的动物或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物种也存在个体差异。本课带领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生物——微生物。但学生对“微生物”这个词缺乏理解,本课要从细胞结构、生存方式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生物”的概念,认识微生物广泛存在且具有多样性,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本课教学内容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由“大”到“小”地观察,引出微生物的概念。第二部分,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发现微生物的存在及其特征。第三部分,组织学生观察各种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微生物有多种形状,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的多样性。第四部分,在认识不同各类微生物的基础上,了解微生物分布的广泛性。第五部分,通过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运用和改进工具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第六部分,引导学生从微生物的结构特点思考和辨析,懂得蘑菇和木耳也属于微生物。第七部分,采用视频介绍的形式,指导学生制作“小水塘”,让微生物在自制的水塘中的水中大量繁殖,鼓励学生勇于探究。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和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不同的动物或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物种也存在个体差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微生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等实验习惯,对所观察记录的现象和阅读的文本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对未知世界有很强的探究欲。同时,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的思辩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观察与阅读分析,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微生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
科学探究:
1.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辩证地思考。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描绘不同微生物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制备好的“小水塘”,电子显微镜,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传统显微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观察“小水塘”
1.上课前,老师到公园的池塘里取了些水(教师准备已提前制备好的“小水塘”),你能看到杯子里有些什么吗?
2.请你继续用放大镜观察,还能看到什么?
3.如果让你再继续观察,你猜猜还能发现什么?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观察?
(板书:微小的生命体)
1.观察并汇报(预设:腐烂的落叶、沙土……)。
2.观察并汇报(预设:一些絮状物……)。
3.汇报(预设:浮游生物、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设计意图:结合观察工具的变化(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引导学生由大到小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对微小生命体的观察兴趣。]
二、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1.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你准备怎么做?
2.同学们可以制作临时装片来进行观察,为了保护物镜,待观测物要盖上盖玻片。
3.播放微课《制作临时装片》。
4.巡视指导学生制作简易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记录。
5.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6.将教师提前制作的装片用电子显微镜连接到屏幕投影。
7.小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结构简单,没有头、脚 、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板书: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1.学生汇报:
预设1:取一滴水滴在截玻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预设2:水滴上还要盖上盖玻片。
预设3:多余的水份要吸掉。
2.观看微课。
3.分组制作简易装片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在记录单上绘制所观察到的微生物。
4.介绍所观察并绘制的微生物形态特点。
5.学生观察,交流并归纳微生物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教师有意地培养,提高微生物密度,以便学生用显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进而观察和归纳微生物的特征,为后续的认知冲突做好铺垫。]
三、认识微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1.刚才我们观察到几种不同的微生物,但是微生物的世界丰富多彩,它们可不仅仅是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些(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的微生物图片,如菌类、病毒类,引导学生辨识)。
2.微生物形态各异,他们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板书:形态:多样性)
1.观察、比较这些微生物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判断自己观察到的可能是什么微生物,并进行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多种微生物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微生物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四、认识微生物分布的广泛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