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学杂谈-称赞
〖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作为现象扫描〗
有位老师在上完了《称赞》一课后,设计了这样几个拓展题:
1、你觉得我们班谁值得你称赞?选一件他最值得你称赞的事情,约几个同学一起演一演;
2、设计一张称赞卡,画上你要称赞的这个小朋友的头像,边上适当地作一些美化,再写上你称赞他的一句话;
3、几个小朋友合作编一首歌,题目就是《称赞》。
最后这个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教师花费了很多心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室里热闹非凡:学生唱唱跳跳的有之,谈笑风生的有之,吵吵闹闹的有之,埋头画画的有之。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给了学生久违的快乐,但是听课的老师不仅疑惑:这是语文课吗?还是思想品德课,或者是音乐、美术课?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哪儿去了?
不同的学科共同构建了人类的知识大厦,一起承担着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神圣职责。从这一角度看,各学科之间有着相互联系,彼此沟通的一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向邻近学科开放,以体现人的综合发展、整体发展,正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不同学科反映不同的知识领域,有着自己不同的任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防止语文本体弱化,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学习语文。
〖走出语文课堂感悟的效率误区〗
一、案例
在教学《称赞》一课时,一位老师先联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称赞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称赞的意思(用言语表达对别人优点的喜爱)。然后,老师演示课件,创设情境:
师:清晨,小獾早早起了床,在路边认认真真地做小板凳。瞧,它已经做成了三个了。傍晚,去森林里采果子的小刺猬,劳累了一天,背着红红的大苹果回家了。你觉得小獾和小刺猬值得称赞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小獾值得称赞,因为小獾很能干,会做小板凳。
生:小獾值得称赞,因为小獾一早就在做小板凳,很勤劳。
生:我觉得小刺猬也值得称赞,因为小刺猬也很勤劳,采了一天的果子。
……
二、反思
《称赞》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深情,每个人读后都会有触动或启发。但这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没有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也就是说,老师没有抓住语言文字这一根本,没有把重点词句作为感悟的支点,以此来牵连出学生纵横交错的思维线,没有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阅读、积极感悟的跃跃欲试状态。
因此,学生的感悟只是几个空洞的词,学生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模糊的,语言表达也还是苍白的。
汉语,承载着汉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从根本上体现着汉民族重感悟与直觉的思维方式。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是要教孩子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