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三(六年级)《跨越式跳高》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依据,在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跨越式跳高动作,使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亲身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跳跃的重点掌握技术之一,该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能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也有促进作用,并且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积极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孩子,好动、模仿能力强,但在体育课中易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过高的教学不易接受,相对于直观、易于模仿的体育课,学习兴趣较高。本班学生运动基础、协调性较好,在水平二没有进行过跨越式跳高的学习,没有任何基础,本节课为第三次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通过示范的形式,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运动表象,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弹跳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跨越式跳高技术,掌握单腿起跳,双腿依次过杆的技术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助跑起跳的动作,提高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性,提高弹跳力
3.情感目标: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间互相合作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品质精神。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腿依次过杆
难点: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
六、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主要采用示范讲解法、引导法、分解与完整练习法、指导纠正法。
学法分析:观察法、思考法、模仿体验法、练习法等。
七、教学流程
(一)开始热身部分:课堂常规→准备活动练习→辅助练习
(二)学习提高部分:基本练习:原地摆腿→上一步起跳过杆(橡皮筋)→走三步起跳过杆(橡皮筋)→助跑三步起跳过杆(橡皮筋)→自主选择练习整理恢复部分:放松→评价总结→收拾器材
八、场地布置:
场地:操场
器材:体操垫4个、橡皮筋2条、跳高架5个
九、效果预计:
1、预计使80%的学生能够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
2、根据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实际体质情况,本课运动负荷控制约在110-125次/分之内,练习密度为30%-45%左右。学生获得适宜的运动负荷,有效地增强体质,并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及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
水平三《跨越式跳高》
课的
内容
跨越式跳高
教学重点
两腿依次过杆
教学难点
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教
学
目
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跨越式跳高技术,掌握单腿起跳,双腿依次过杆的技术动作方法。
(二)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助跑起跳的动作,提高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性,提高弹跳力。
(三)情感目标:在练习中培养学生间互相合作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品质精神。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与组织措施
运动负荷
次
数
时
间
强
度
开
始
热
身
部
分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点查人数。
2、检查服装、师生问好。
3、宣布内容。
4、安全教育(大腿充分活动开,避免拉伤)。
5、提出要求,安排见习生。
慢跑2圈
热身操
1.头部运动
2.扩胸运动
3.肩部运动
4.腰部运动
5.膝关节
6.弓步压腿
7.侧压腿
8.手腕踝关节
辅助练习
上步踏跳
原地交换腿向上踢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踏跳和摆腿,为接下来的跨越式跳高的学习做准备
组织队形:
♀♀♀♀♀♀♀♀
♀♀♀♀♀♀♀♀
♀♀♀♀♀♀♀♀
♀♀♀♀♀♀♀♀
★
要求:1、快、静、齐。
2、认真听讲。
织队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动作到位,充分活动各关节
织队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讲解示范,教师口令,学生集体练习
1
4
*
8拍
3´
7´
3
小
小
中
学
习
提
高
部
分
一.跨越式跳高
动作要领:
侧面直线助跑,逐渐加速,助跑方向与横杆的夹角为30-60度,一般跑6-8步,距横杆垂直线三四脚的位置起跳脚快速有力的蹬地起跳同时摆动腿积极向上摆,两臂配合协调上摆,过杆时摆动腿内旋下压,两腿依次过杆落地,屈膝落地。
重点:两腿依次过杆
难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原地摆腿过杆(橡皮筋)练习
要求:靠近橡皮筋的摆动腿先过皮筋,两腿依次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