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四节 元素
【学习目标】
1、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4、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5、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投影展示】电解水实验装置图
【提问】说出主要现象,请写出电解水实验的文字表达式,此实验说明什么?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
【设问】的确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叫元素呢 ?
【提问】⑴回忆原子的构成。
⑵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种碳原子?
你认为有没有其它的碳原子?
【投影展示】
质子数6,中子数7
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质子数8,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提问: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投影展示】在上面投影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这些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质子数6,中子数7
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质子数8,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板书展示元素的准确概念,
强调:
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是决定原子属于哪种元素的依据。
2.元素是一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3.【投影展示】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表格。
元 素
原 子
概念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数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适用范围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元
4.讨论:以电解水实验为例,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教师配合演示此反应的微观活动图板。
5.引导: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巩固练习】投影展示关于元素概念的两个习题。
二.元素的存在和分类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知道110多种元素,组成了三千多万种物质。
1.元素的存在
【创设情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就是元素,
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
【预习汇报】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创设情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药品或一些商品贴有标签,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标签上都写了些什么?
【引导探究】⑴请各小组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拿出来,你能否从上面找出该药品或商品所含元素呢⑵请用图表表示该药品或商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展示评价】各小组展示答案,老师给予激励性评价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欲望。
元素的分类
【引导发现规律】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