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模型
课程标准: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目的:
过程技能
1.在识别不同类型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的意义。
2.举例辨别不同类型的模型。
3.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
4.以肘关节为例,学习以下步骤:作假设性解释——进行制作——作观察结果(证据)解释。
科学知识
1.了解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图示模型、数学模型。
2.知道教材例证模型的关联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享受完成制作的乐趣。
2.赞赏建立模型的意义。
3.乐于交流自己的解释和制作。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在识别不同类型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的意义。
2.了解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图示模型、数学模型。
3.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
4.能按照作假设性解释——进行制作——作观察结果(证据)解释的步骤解释问题。
学习成果评价:
1.概念发展:
层次一:了解模型的类型,但不能识别不同类型模型。
层次二:能识别不同类型模型,但不能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的意义。
层次三:在识别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