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大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有节奏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初步感受“ 0吱吱 吱 吱 ”的节奏型。
2、通过有表情地歌唱、说唱、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等一系列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及表现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声习惯。教学重难点: 1、用流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歌曲的后半拍起唱及一字多音处。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直入主题(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歌曲产生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啊!今天老师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听听看老师讲的是谁的故事,里面发现了什么事情?
一只很大很大的大象,一步一步走过广场,他驮着糖果和鲜花,送往各个地方,送往各个地方。
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出溜出溜跑过广场,它刚刚偷吃了蛋糕,正在得意洋洋,刚刚偷吃了蛋糕
这只老鼠遇见了大象,它嘲笑大象的笨样,夸耀自己的灵巧,要跨到大象背上吃糖,突然一只花猫跑来,很快一口吃掉了老鼠,那稳步走着的大象,它驮着甜美的春光。
二、节奏游戏:2/4大象: (板书大象的节奏X X|X X|X X)咚 咚 | 咚 咚 | 咚 咚 | 咚 咚 | 咚 0 ||小老鼠:(板书老鼠的节奏:O OXX | XX XXX | XX)
0 0吱吱 | 吱 吱 吱吱吱|吱 吱 0吱吱 |吱吱 吱吱吱|吱吱 0 ||(1)学生模仿大象走路声音读节奏。 (2)学生模仿小老鼠叫声,拍手读: “ 0吱吱 吱 吱 ”(3)生做老鼠和大象配合读的游戏。按男、女分成两组,边做动作边读节奏。(将节奏与学生熟悉的声音、形象结合起来,使抽象的节奏形象化、枯燥的训练趣味化。)三、学习歌曲:(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逐一解决歌曲内容。) 师:很大很大的大象被很小很小的老鼠戏弄了,真让人生气啊。不过,俗话说“一物降一物”一只猫收拾了小老鼠,帮助大象解决了问题。让我们再听一遍这个故事,同学们可以小声哼唱。出示谱例,介绍拍号、速度、情绪。1、学唱第二段歌词:(引导学生了解说唱歌曲这种形式,并了解说唱歌曲要有一定的节奏做依据进行的。)
[课件出示第二段歌词]
(1)由学生自己说出第二段与一三段的不同,即一个唱一个说。师生共同举例说出几个说唱形式的歌曲。如:《双截棍》等。师:大家喜欢这种形式的歌曲吗?想不想尝试一下这种表演方式?(2)小组讨论创编节奏,用带节奏的念白朗读。
(3)统一节奏,鼓励学生突出声音力度的由弱到强变化,有表情带表演的说唱第二段歌词。2、聆听音乐,学唱第一段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大象的歌]
[播放谱例课件](1)老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哼唱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难点。)(2)师弹琴分句矫正,突破难点。强调:找出自己演唱困难的句子。难点突破: 开头的后半拍起唱 0 11、一字多音处、唱“啊”的口型(3)随老师伴奏演唱一遍,根据个人情绪独自加入表演。(表演可以用声音、可以用身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