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doc

175阅读 | 6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doc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doc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doc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doc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八百里归期 上传于:2024-06-14
《税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纳税的含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的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计算应纳税额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税种及纳税的含义。 难点:掌握解决应纳税额及税率等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纳税的资料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发兴趣,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家乡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1)看图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用于改造家乡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了解财政部门拨的款大部分是靠税收得来的) 2.导入新课。 什么是税收?国家征收的税有什么用处呢?纳税金额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纳税的知识。(板书课题:税率) 操作指导 通过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税收的重大用途,并对学习纳税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板块二 自主阅读,探究新知 活动1 自主阅读,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1.出示活动提纲。 (1)仔细读一读教材10页的内容。 (2)说一说,什么是纳税?税收有什么用途? (3)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什么? (4)组内交流阅读收获,并整理好成果准备全班分享。 2.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课堂活动卡(见本书42页)补充介绍] 预设 生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生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税收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国防等事业。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生3: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生4: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的比率叫作税率。 3.小结:同学们通过阅读以及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或实地调查的资料,了解了有关纳税的知识,非常棒!我国的税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据国家规定,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活动2 探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例3。 某小规模纳税企业要按应纳税销售额的3%缴纳增值税。该企业10月份的应纳税销售额是30万元,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 2.出示导学提纲。 (1)读题,从题中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2)小组内交流:求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其实质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3.汇报。 预设 生1:通过读题我获取的信息有:已知营业额中应纳税的部分是30万元,按应纳税部分的3%缴纳增值税,求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 生2:求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30×3%=0.9(万元)。 4.讨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本题解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结合线段图进行讲解:把营业额中应纳税的部分看作单位“1”,因为按应纳税部分的3%缴纳增值税,所以应缴纳的增值税相当于应纳税部分的3%,即应缴纳的增值税相当于30万元的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操作指导 在教学本板块时,要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再结合生活实际谈有关纳税的知识,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展开有序地指导。最后,结合实例探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在这里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税收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用纳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块三 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10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李阿姨某月工资中应纳税的部分为2500元,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该月她应缴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引导学生说清求“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是求哪部分工资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用什么方法计算。 预设 生1:“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