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魔力》教案
教学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相对于智力而言,学习能力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学习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在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教学年级:三年级
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思维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领悟不同的方法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和练习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学会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2.体验不同的思维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领悟不同的方法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思维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答。
2.学会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理论参考:
1、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同时思维的过程还有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2、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活动的依据可以将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根据思维过程的特点可以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探索方向可以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创新性思维可以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到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3、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有:问题情境、动机和情绪、思维定式、功能固着、知识经验、酝酿效应和个性因素。在教学中我们主要从训练学生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方面入手。
教学准备:
1.制作科学家故事的录音、剪辑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视频。
2.阿尔法波音乐一首,以备结尾。
教学方式:
启发式谈话、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体验、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热身小活动
活动意图:打破防御心理,初步体会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活动步骤:
同学们,你知道1+1等于几吗?大家都不假思索的说出了答案。但是你知道吗,那只是现阶段我们学到的数学中是这样的,但是拓展到化学、物理甚至宏观宇宙界,1+1可能不等于2,开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思维的魔力世界吧!
二、故事启示
意图:从名人故事中体会发挥想象和联想,打破思维定式逆向思考这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活动步骤:
(一)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
1、播放化学家凯库勒的故事
凯库勒是著名化学家,在他生活的年代有一个化学难题,那就是找到苯这种化学原料的结构,为了探索这一难题。他的脑子里始终充满着苯的几个原子的形象,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由于太过疲劳在睡着了,在半梦半醒之间,凯库勒发现碳原子和氢原子在眼前飞动,变幻着各种各样的花样,直到变成了一条蛇,这条蛇扭动着、摇摆着,最后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变成了一个环„„清醒过来的凯库勒马上想起苯的结构,对!它一定像白蛇那样头尾相接,构成环状结构!经过进一步论证,凯库勒终于第一个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凯库勒受到梦境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偶然,但实际上这正是他连续几个月来日夜思考而导致的必然。
2、体验学习中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①bag--书包。bag音似“白鸽”.想象:在上学的路上,你的书包中飞出一只白鸽。以后看到bag,就会想到里面飞出白鸽的那个书包。
②参加G8峰会的8个国家
G8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及英国。我们可以从每个国家的第一个字下手,变成“俄德法美日加意英”,然后运用谐音协助联想。比如,“肚子饿的话(俄德法)每(美)日(日)加(加)一(意)鹰(英)”。就是肚子饿的话,每日加一只老鹰吃。
(二)观看司马光砸缸的视频
1、观看故事后,思考问题。
①如果你是司马光,你想到的第一个自己去救人的办法是什么?
②故事中司马光想出来几种救人的办法?
2、比较常规救人方法和司马光方法的区别,引导学生了解逆向思维
前面的中外名人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他们运用了联想、想象、